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咸安區人民政府
熱門搜索:

汪大珍:在制茶中發酵人生

日期: 2018-07-16
【 打印 】
【 字體:  】

  初次聽說汪大珍和她的“羅針茶”已經是5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就聽說在咸安有位女強人,40余年來沒有休息日,一心撲在茶葉種植、制作上。她所制的“羅針茶”曾多次獲得業內好評。14日,記者走近汪大珍,采訪了這位制茶能人吃苦耐勞的故事。

綠園叢中識金葉

  夏日炎炎,汪大珍的制茶工作卻沒有因為天氣而停擺。14日,記者來到咸安區雙溪橋鎮陳祠村汪大珍茶葉基地。58歲的汪大珍正頭戴斗笠,腰系竹筐,忙著和茶農們一起采摘茶葉。

  “你看園子里冒出的新芽一茬接一茬,得抓緊采摘,現在就是和時間賽跑。”汪大珍告訴記者,現在正是茶葉俏銷的好時節,她家不僅自家有茶園,還要收茶、制茶,她的工作從早到晚都被自己安排的滿滿當當。

  “在生產一線的工作都是非常辛苦的,我呀,就是個普通茶農!”汪大珍笑著說,一年365天,她都在茶園里忙碌。

  汪大珍最忙的是春季,為制作高端精品茶,采茶期提前,也為了出更多的精品茶,每天,汪大珍不到6點就要起床,一直忙到天黑。

  說到制茶,汪大珍坦言,自己也是“半路出家”。因自幼在茶鄉長大,汪大珍諳熟“一兩黃金一兩茶”的典故。為了打拼一番事業,上世紀90年代初期,汪大珍和家人一起,在賀勝橋鎮承包下70畝茶園。

  聽說汪大珍準備承包土地種茶,家中長輩們很是擔心,好心好意勸阻說:“自古吃飯靠種糧,哪有種茶發財的?”親戚朋友們也懷疑她的做法。汪大珍不氣餒不動搖,列舉了大量種茶致富的例子說服家人,同時,家里的各種雜事她也拾掇得井井有條。

  汪大珍的一舉一動感染了家人,家中老人幫忙分擔家務,丈夫也參與到制茶中來,幫她技術把關、運種苗、買肥料,上山挖地種茶,兒子大學畢業后,也投身茶業支持她。

含辛茹苦創品牌

  當天,汪大珍找來的幾名采茶工,都是附近村莊的鄉親。一天下來,工人們采回十來公斤新鮮茶葉,放在篩子上攤開,等茶葉干一點,再交給炒茶工,邊炒邊挑,將茶葉徹底烘干后分裝,手工制茶工藝繁瑣,汪大珍細致入微、層層把關。

  粗略一算,汪大珍跟茶葉打交道40余年了。這期間對茶業的傾心投入,付出的辛酸苦辣,只有汪大珍自己心里明白。

  以前,村里的公路并不多,大多是土路,從山腳到茶山來回溜達一趟,至少要步行2個小時。而且山坳里沒有人、沒有水、沒有電。為了方便看護茶苗,汪大珍用竹竿在山上搭了一個簡易棚子,備上口糧,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

  缺資金,貸不了款,請不起人,汪大珍和家人一起,在茶山上種出了一片一片的茶葉試驗田。

  八十年代,茶葉并不好賣,老一輩茶農都得挑著擔子,翻山越嶺到城區做買賣。“有一年,我和鄰居挑著茶葉,走了一個半小時到了咸安城區,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專門收茶葉的人,可是對方把收購價壓得特別低。那年的茶品特別好,我們舍不得賣。”汪大珍回憶,她和鄰居又挑起擔子,穿著草鞋走了兩個小時回到家,鞋走破了,茶也沒有賣出去。“可是茶葉放久了成色會變壞,我心里那個苦啊,再不甘心,最后還是低價賣掉了……”

  九十年代末,汪大珍茶葉的銷路慢慢有了起色,汪大珍開始到處找采茶工人,自己則承擔起了制茶工作。那時候沒有網絡招聘,汪大珍就自己跑到村里找人。

  “我剛開始采茶的時候,不懂得分辨茶葉的好壞,汪大姐就手把手地教我。”31歲的采茶工周小玲回憶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汪大珍和家人的努力下,茶場引進良種,自創的“羅針茶”品質逐年提升,良種茶樹也在茶農間廣泛推廣。

制茶世家獲贊揚

  汪大珍心里明白,只有好茶才能賣出高價。茶葉制作從“萎凋”“揉捻”到“發酵”“干燥”,汪大珍不敢有一絲馬虎。特別是清明時節,茶農每天的采茶量多達近千斤,她經常要加班加點地通宵干活。

  除了為自家制茶,汪大珍還主動幫助村里的茶農加工茶葉。“嬸子真不錯,每次找她幫忙,從不推脫。”茶農張大伯是來加工的常客,說起汪大珍贊不絕口。

  制好茶后,汪大珍也沒閑著。每隔十天半個月,她便帶著制好的茶葉樣品到各地門店跑銷路。“我利用以前做銷售時積累的客戶源,帶上這些茶葉親自上門推銷,拓展銷售渠道,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鄉親們拓寬銷路,增加些收入。”

  在長輩的熏陶下,汪大珍的兒子張利成了“茶二代”。“母親想讓咸寧本地的茶葉品牌越來越響,這也是我的夢。”大學畢業后,張利身邊的同學都忙著選擇考研、出國,進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或去“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展,但他卻回到了家鄉,當起了“茶農”。

  汪大珍的茶葉生產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經營,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參與種茶。汪大珍在著手建立種茶基地的同時,也整合了農戶資源和茶葉資源,解決茶農銷售難問題,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汪大珍說,她希望未來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把茶葉產品和服務質量更大限度的提升起來,讓家鄉制茶人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