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
一、綜????合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81.77億元(含市直),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8.3%。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0.8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77.21億元,增長?9.1%;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73.70億元,增長8.6%。從構成來看,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018年的8.31:46.54:45.15調整到2019年的8.08:46.42:45.50?。第三產業比重繼續上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二、農????業
農業發展基本平穩。2019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現價)55.7億元,同比增長7.1%。全年糧食總產217800噸,同比增長5.06%;油料總產54214噸,與去年基本持平;蔬菜與食用菌總產298464噸,與去年基本持平。牧業生產有升有降。全年生豬出欄39.9萬頭,同比下降3.16%;家禽出籠2134.55萬只,同比增長13.18%;禽蛋產量11994噸,同比增長2.83%。漁業生產保持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47558噸,同比上升3.3%。林業生產形勢平穩。全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積31230畝;完成有林地造林面積14190畝。苗木產量955.1萬株;楠竹砍伐量127.75萬根。農業生產條件普遍改善。年末耕地總資源541950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506100畝。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632噸;農村用電量3999萬千瓦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55300畝。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區160家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378.7億元,同比增長9.5%。按經濟類型分:集體企業完成總產值3.6億元,同比增長20.0%;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327.5億元,同比增長8.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17.5%。國有控股企業完成總產值3.6億元,同比增長20.0%。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總產值149.6億元,同比增長4.0%;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29.1億元,同比增長13.4%。增加值可比價增幅為9.7%。工業產銷略有提升。全區規模工業完成銷售產值369.8億元,同比增長10.0%;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7.6%,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全年區屬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8.4億元,同比下降3.0%;實現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25.5%;利稅總額3.9億元,同比增長11.4%。總資產貢獻率15.3%,同比增長0.2%;資產負債率48.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5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12.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4.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4.6%,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個百分點。
建筑業發展勢頭良好。建筑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4.22億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4.4%。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2019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3%。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工業投資占比37.5%;全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5%,民間投資占比68.6%。施工項目32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99個。
????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全區新簽約項目150個,合同引進資金253.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67個,其他項目83個;新簽約項目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7個,其他項目19個。
五、交通、郵電和通信業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平穩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6.06億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6.7%。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1904萬人,同比下降57.6%;完成貨運量541萬噸,同比增長0.5%。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周轉量40333萬人公里,同比下降52.8%;完成貨物周轉量154121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25.1%。
郵政電信全年完成業務總量15291萬元,全區報紙發行量974.1萬份,雜志發行28.91萬份;全區固定電話戶數24721戶,同比下降36.5%;移動電話戶數364848戶,同比下降1.9%;多媒體戶數141496戶,同比增長8.9%。
六、國內外貿易和物價
社會消費品市場穩定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9%。按銷售地區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37.69億元,同比增長11.8%;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4.16億元,同比增長12.4%。按行業分:批發業23.64億元,同比增長44.7%;零售業109.72億元,同比增長4.7%;住宿業11.60億元,同比增長3.7%;餐飲業16.89億元,同比增長36.9%。年末限額以上批零住宿餐飲單位共99家(其中限上法人81家,限上大個體18家),實現零售額67.56億元,同比增長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1.7%。
外貿出口形式較好。全年外貿出口額79548.5萬元,同比增長45.8%。
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7%,比上年上漲2.7個百分點。八大類“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升2.8%;衣著類下降0.8%;居住上升2.2%;生活用品及服務上升1.1%;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指數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娛樂上升2.8%;醫療保健價格指數上升2.1%;其他用品和服務上升2%。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1.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指數為100.2%。
七、財政和金融
財稅增收穩步向好。全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91301萬元,同比增長6.0%。其中:稅務部門完成152713萬元,同比增長8.3%;財政部門完成38588萬元,同比下降2.6%。稅務部門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9.8%,比上年上漲1個百分點。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8092萬元,同比增長5.6%,其中稅收收入99504萬元,同比增長9.1%,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2.1%,比去年同期上漲3.7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10935萬元,同比增支64415萬元,增長18.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1879萬元,同比增長16.6%;政府性基金支出90622萬元,同比增長120.6%;社會保險基金支出80888萬元,同比增長49.6%。
金融事業穩定發展。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80.96億元,比年初增加33.53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79.94億元,比年初增加33.05億元,同比增長13.5%。年末各項貸款余額468.95億元,比年初增加38.17億元,同比增長11.9%。
八、科學技術、教育和衛生
科技進步成效明顯。2019年新申報高新企業24家,其中16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登記了11項科技成果,轉化了科技成果11項,申報了湖北省科技獎勵1項、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6.39億元。已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9家,市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8家,市級產業研究院1家。截止到2019年底,咸安區專利申請總量達到2040件,同比增長19.7%,其中發明專利359件;專利授權總量達1139件,同比增長17.4%,其中發明專利52件,位居全市第1名,全省第15名。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19年全區學校總數達107個,其中普通中學28個,小學78個,特殊學校1個。在校學生總數達76478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859人,小學在校學生47619人,特殊學校12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為100%。2019年,全區合計新增學位13588個,新建、改造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周轉宿舍132套,新建教學樓3棟,新建運動場?1個。
衛生醫療保健事業持續發展。2019年末全區醫療衛生機構17家,衛生機構床位數2545張;衛生工作人員2203人,衛生技術人員203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98人,注冊護士4078人,衛生防疫人員74人。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制度、實施方案、考核辦法,強化政府主導和過程督導指導,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度,保障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96.3%,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達45.9%,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32.7%、83.5%、88.6%、94.6%。落實“五免一補”健康工程,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全區無孕產婦死亡病例,5歲以下兒童、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4.33‰、2.48‰、1.86‰,優于省控標準。
九、文化、體育和旅游
文旅產業快速發展。積極申報省市級項目專項資金,組織并完成2019省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策劃組織各類節慶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成功舉辦咸安區第四屆年貨節暨高橋鎮2019年第三屆民俗年貨文化節活動、蜜月灣玫瑰園大型夢幻燈光節、“春風十里·油菜花海等你”湖北咸寧美麗鄉村行活動、“浪漫七夕 品酒吟詩”活動。先后參加國際旅游博覽會,向國內外推介咸安特色旅游資源;亮相荊門首屆荊楚鄉村文化旅游節,展示咸安文旅融合新面貌;啟動咸安區全域旅游景區景點網絡通達性建設項目,完成電子導航地圖標注。推出學史賞花人文游、生態田園風情游、美食美景養生游、賞花品竹民俗游、湖鮮歷史文化游等一批經典旅游線路。2019年全區接待中外游客1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0%和10%。
推廣普及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組織體育活動賽事,承辦咸寧龍舟公開賽、咸寧國際溫泉馬拉松賽。組隊參加江夏職工象棋交流賽、咸寧市青少年錦標賽,均取得較好成績。成功舉辦咸寧市第七屆老年人門球錦標賽、全民健身日徒步走青龍山、全民健身月暨農民運動會、“學府方華杯”籃球聯賽、秋季長跑比賽、少兒羽毛球邀請賽,全年全區直接參加各項體育賽事人數超過10000人次。完成全區體育場地和產業普查,覆蓋人口53.04萬人。發放體育器材47套,另有40余套,正在辦理相關采購手續。申報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6家。
十、環境保護
環境質量穩中有升。2019年,咸安區立足“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2019年空氣質量優良率78.9%,軍運會期間空氣優良率100%,水環境質量年度考核目標值為合格率100%。14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92.9%(斧頭湖咸安湖心水質超標)。2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淦河馬橋水源地、長江潘家灣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5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
十一、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社會保障體系持續完善。城鎮“養老、工傷、失業”三險累計參保人數達116835人,社會保險費征收收入50298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適齡人員參保繳費人數達到12.92萬余人,征繳保費2935.59萬元,人均繳費227.21元。年末全區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2811人(企業57088人、機關15723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527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3510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0514人。
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6288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5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406人,新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數1511人,大學生實習實訓1011人,新建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10個,新增返鄉創業36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年安置各類公益性崗位944人,為2172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社保補貼943.10余萬元,為28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59.22余萬元,為1925人次失業職工發放失業保險待遇231.69余萬元,為1905人次失業職工繳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78.77余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區各類社會福利院18所,床位2188張。全區全年享受特困供養政策1440戶、1440人,其中集中供養310戶、310人。全區建立各種居家養老服務機構99個,其中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36個。全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551戶、14734人,其中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722戶、416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全區年末總人口630370人,比上年末增加1905人。全年出生人口7474人,出生率為11.87‰;死亡人口2277人,死亡率為3.6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26‰。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100。
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2019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32元,比上年增加2592元,增長9.2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36元,比上年增加3069元,增長9.1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7元,比上年增加1592元,增長9.56%。全體居民戶均住房建筑面積135平方米。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81元,同比增長9.22%。其中食品煙酒支出6743元,占消費性支出的27.5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369元,增長9.67%。其中食品煙酒支出3993元,占生活消費支出的29.86%。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