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PORN免费视频国产,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咸安區人民政府
熱門搜索: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辦事處、場,區政府各部門,咸安經濟開發區,咸寧鄂南大竹海生態風景區,咸安商貿物流區,華彬金桂湖低碳經濟示范區,向陽湖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

咸安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咸安區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咸安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

????5

第一章????開啟美麗咸安建設新征程??6

第一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就??6

第二節??“十三五”環保指標完成情況??10

第三節????“十四五”面臨的形勢??12

第二章????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15

第一節????指導思想??15

第二節????基本原則??16

第三節????規劃目標??17

第三章????加快綠色發展轉型,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20

第一節????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20

第二節????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清潔化水平??22

第三節????優化交通結構,倡導綠色出行方式??23

第四節????優化農業結構,構建綠色農業體系??24

第五節????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培育節能環保產業??26

第六節????大力推進低碳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27

第四章????深化協同防控,持續改善大氣環境??28

第一節????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28

第二節????切實加強工業污染治理??29

第三節????持續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30

第四節????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控??31

第五節????強化面源污染防控??32

第五章????強化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33

第一節????加強“三水”統籌治理??33

第二節????統籌推進水資源保障??34

第三節????持續深化水污染防治??35

第四節????積極推動水生態修復??37

第五節????加強水環境風險防控??38

第六節????健全水生態環境監測??39

第六章????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農村環境治理??40

第一節????加強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系統防控??40

第二節????推進土壤安全利用??41

第三節????開展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43

第四節????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治理??43

第七章????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維護生態功能??46

第一節????筑牢生態安全格局??46

第二節????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47

第三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48

第四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49

第八章????強化環境風險管控,嚴守環境安全底線??50

第一節????完善風險防控和應急管理體系??50

第二節????強化危廢和醫廢收集處理??51

第三節????深化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52

第四節????積極開展“無廢城區”創建??52

第五節????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54

第九章????提升人居環境,引導綠色生活方式??55

第一節????持續加強噪聲污染防治??55

第二節????提升城市生態服務功能??56

第三節????深入踐行綠色生活??56

第十章????完善能力建設,健全環境治理共治體系??57

第一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58

第二節????加強生態環境法治建設??59

第三節????推動政府履職盡責??60

第四節????落實企業主體責任??60

第五節????健全環保市場機制??61

第六節????深化全民環保理念??62

第十一章????規劃保障措施??63

第一節????強化領導組織,落實目標任務??63

第二節????加大環保投入,落實重大項目??63

第三節????完善信息公開,動員全民參與??64

第四節????強化評估考核,促進規劃實施??64

??

??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是湖北省“疫后重振”的決勝時期和“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重要時期,也是咸安區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文明城市、城鄉統籌、營商環境、人民幸福”四個首善之區和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編制好咸安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對于準確把握咸安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打造美麗中國“咸安樣板”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咸安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主體責任,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績斐然,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目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十三五”期末,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空氣質量優良率93.7%。

為科學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咸寧市生態環境局咸安區分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充分吸收中央、省、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精神,在廣泛開展調研和討論,多部門多層次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咸安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突出了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一降一減、兩改善、四提升”的工作目標,明確了“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工作路徑,在全面實施后,咸安區生態環境質量將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咸安樣板”建設將取得顯著成效。

第一章??開啟美麗咸安建設新征程

第一節??“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就

“十三五”時期,咸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始終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推進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全過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安全得到切實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總量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間,持續實施年度總量減排工作方案,推進重點領域減排,截至2020年,全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20%、16.4%、36.8%、24.5%,“十三五”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污染防治攻堅戰穩步推進。“十三五”以來,咸安區委、區政府圍繞“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專項行動,穩步推進污染防治工作全面開展,266個突出環境問題全部按時整改銷號。一是持續開展秸稈禁燒、非道路移動機械、揚塵綜合管控、散亂污企業等專項整治,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3.7%。二是持續開展碧水保衛戰,落實河湖長制,完成了斧頭湖14個排污口和淦河沿岸17個排污口環境綜合整治,大洲湖退池還湖6805畝、退垸還湖12078畝,斧頭湖咸安湖心水質由提升到類。建立了重點湖泊禁漁休漁制度,完成了608艘退捕漁船拆解補償。三是全面開展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工作,建立了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名錄,實施了向陽湖鎮綠山村老垃圾填埋場周邊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四是全面開展全區非煤礦山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資金2196萬元,關停了11家非煤礦山,完成了第一期非煤礦山生態修復。

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進。2020年,全區生態環境質量各項考核指標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了較大幅度提升。其中,空氣質量優良率93.7%,與2019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4.8%;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47微克/立方米,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1%。縣級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達標率100%,14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水平,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十三五”期間,劃定了咸安區生態保護紅線,保護區域面積281.6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18.73%。以潛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咸安金桂湖省級濕地公園、咸安桂花森林自然公園、星星竹海風景名勝區、西涼湖水生生物保護區、西涼湖鱖魚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區域為載體,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十三五”期末,全區濕地保護率達到58.29%,森林覆蓋率達到43.71%。印發了《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咸安區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領導小組的通知》(咸安政辦發201629號),成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領導小組,編制實施了《咸安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規劃綱要(2017-2023年)》,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6個、省級生態村48個、市級生態鄉鎮2個、市級生態村21個。2020年,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通過考核驗收。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8億元,實現了6個鄉鎮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覆蓋。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調整了《咸安區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劃定方案》,完成全區620家畜禽養殖場 “回頭看”;建設了13座垃圾壓縮中轉站,初步建立了“戶分揀、灣保潔、村監管、鎮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模式;農戶廁改26617戶、新建公廁114座;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92.5萬畝次,配方肥施用面積33萬畝,區域示范面積1萬畝;完成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86個,占比68.8%。同時,按照中央、省、市相關要求,全面完成了馬橋鎮等12個鄉鎮305個水體排查,確定了123個黑臭水體,完成了13個省級、3個國家級黑臭水體清單的篩查上報,為“十四五”精準治污奠定基礎。

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十三五”期間,咸安區成立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條塊整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建立了應急聯動協調機制,完善了環境應急監測網絡,完成了17家核技術利用單位的安全隱患排查,切實加強了74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的環境監管,有效保障了區域環境安全。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進展順利,全區所有醫療機構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實現了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實現了安全處理處置100%。“十三五”時期,咸安區未發生重特大環境事故。

污染源普查工作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18年啟動以來,咸安區嚴格按照各項工作任務要求,高質量完成了污普清查、入戶調查、核查核算、質量評估、數據入庫等工作,被授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榮譽稱號。

“大環保”格局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間,咸安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先后出臺了《咸安區環境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咸安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職責》《咸安區環境保護“一票否決”暫行辦法》《〈咸安區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細則》《咸安區“兩線”生態修復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明確了各部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職責,建立了斧頭湖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立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各司其職的“大環保”格局。

環境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咸安區通過對重點企業、重點污染源定期不定期檢查,企業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率和污染物達標排放水平顯著提升。切實做好環境信訪投訴和回饋辦理工作,確保件件有登記、件件都落實,同時強化對查處后的環境違法行為跟蹤調查,嚴防環境違法行為死灰復燃,徹底解決問題,不留后患。

第二節??“十三五”環保指標完成情況

咸安區“十三五”環保規劃指標共31項。其中,約束型的共21項,預期型的共10項,完成情況詳見表1。

1??咸安區“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指標體系及完成情況

分類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年規劃目標

指標類型

2020年完成

完成情況

總量控制指標

1)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

減排比例(%)

10

約束性

20

完成

2)氨氮排放總量

減排比例(%)

10

約束性

16.4

完成

3)二氧化硫排放總量

減排比例(%)

15

約束性

36.8

完成

4)氮氧化物排放總量

減排比例(%)

15

約束性

24.5

完成

5)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

減排比例(%)

15

約束性

-

完成

環境質量指標

1)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

≥80

約束性

93.7

完成

2)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

ug/m3

2015年下降20%

45

約束性

29

完成

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

ug/m3

70

約束性

47

完成

環境質量指標

4)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

%

100

約束性

100

完成

5)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

%

100

預期性

100

完成

6)地表水省控考核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

%

100

約束性

100

完成

7)劣Ⅴ類水體比例

%

0

約束性

0

完成

8)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

%

0

約束性

0

完成

9)地下水省控考核點位水質級別


保持穩定

約束性

保持穩定

完成

10)城鎮區域環境噪聲均值

dB(A)

≤55

預期性

≤55

完成

11)城鎮交通環境噪聲均值

dB(A)

≤70

預期性

≤70

完成

12)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

%

保持穩定

預期性

保持穩定

完成

污染防治指標

1)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

%

100

預期性

100

完成

2)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

%

100

預期性

100

完成

生態建設指標

1)森林覆蓋率

%

≥50.07

約束性

43.71

完成

2)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在縣市區生態環境指數(EI值)

-

持續上升

預期性

72.19

完成

城鎮環境基礎設施

1)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

縣城

%

100

約束性

95.6

完成

鄉鎮

%

75

約束性

2)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縣城以上

%

100

約束性

88.63

完成

建制鎮

%

≥55

約束性

3)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

縣城以上

%

≥90

約束性

100

完成

鄉鎮

%

80

約束性

完成

環境安全保障指標

1)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率

%

100

約束性

100

完成

2)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

%

100

約束性

100

完成

環境管理指標

1)縣級以上環境監測站基本儀器設備達標率

%

100

預期性

100

完成

2)縣級以上環境監察能力達標率

%

100

預期性

100

完成

3)項目環評執行率

%

100

約束性

100

完成

4)項目“三同時”執行率

%

100

約束性

100

完成

5)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占黨政實績考核的比例

%

≥20

預期性

24.8

完成

注:“十三五”環保規劃市區一體,咸安區“十三五”環保規劃指標參照咸寧市來對比,《咸寧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共設置了31項指標。其中1.“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減排比例(%)”國家未組織相關核算,未組織相關考核;2.根據林業局提供資料,咸安區2020年森林覆蓋率43.71%,每年呈增長趨勢,視同任務完成。

??

第三節??“十四五”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咸安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面臨多重機遇。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迫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十四五”時期,工業化、城鎮化進入提質發展階段,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經濟增速、產業結構、社會發展等發生重大變化,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不夠依然是咸安區最大的實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目前咸安區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需要優化升級、做強做優,但傳統發展方式的慣性仍然存在,累積性、結構性矛盾突出,從而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要求更加迫切。

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目標要求,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雙碳”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為生態環境保護明確了根本路徑。這些任務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下更大力氣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了更高要求。圍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核心目標,實現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必須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加大力度破解臭氧造成的污染天氣、黑臭水體返黑返臭、水生態破壞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一手抓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省委提出建設“中部綠色崛起先行區”為我區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行動目標。

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求日益提升。“十四五”時期,人均GDP將達到1.1-1.2萬美元左右,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同時進入消費型社會、網絡型社會,傳播方式和表達訴求方式跨入全民“微時代”,社會價值觀更趨多元化,公眾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全民環保的范圍逐漸擴大,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提升,環境治理認同度正面臨挑戰。

盡管“十三五”期間,攻堅戰役取得顯著成效,但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建設美麗咸安的目標仍有一定差距。具體體現在:

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環境質量考核壓力大。一是水環境質量考核壓力大。“十三五”時期,斧頭湖咸安湖心斷面考核目標為類,2020年斧頭湖平均水質類別為Ⅲ類,較2019年Ⅳ類有所改善,但與國家考核要求仍有差距。淦河西河橋(窯嘴大橋)水質不穩定,存在超標風險。2015-2016年年度水質類別均達到Ⅲ類標準要求;2017年水質下降到Ⅳ類,主要超標因子為氨氮、總磷;2018-2020年水質雖恢復到Ⅲ類,但偶爾出現氨氮等因子單月超標。“十四五”時期,咸安區又增加了2個國控考核斷面,地表水環境質量提升面臨較大考核壓力。二是大氣環境質量提升壓力大。2017年到2019年,咸安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呈逐年下降趨勢,??PM2.5O3是主要的超標因子。PM2.5O3成為影響咸安區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并且O3污染天數超過??PM2.5污染天數成為影響咸安區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由于O3污染成因復雜,治理難度大,要在短期內大幅減少咸安區臭氧污染天數存在較大難度。同時大氣環境治理領域不斷擴大,溫室氣體與大氣污染、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均需協同控制,目前制度體系和技術手段較薄弱,總體任務繁重,大氣環境質量提升壓力大。三是系統性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壓力大。當前仍處在土壤污染防治的初級階段,部門、企業等各方責任意識、風險意識、規矩意識、法律意識缺乏,行業專業化程度不夠高,治理硬技術欠缺,自身家底有待進一步摸清,同時土壤伴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還處于探索階段,系統性開展區域土壤污染防治壓力大。四是部分突出環境問題“反彈”壓力大。“十三五”期間,全區共接受中央和省市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各類突出環境問題266個,雖全部整改完成,但仍存在反彈風險。

產業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發展方式有待轉變。當前,咸安區產業經濟仍保持較快發展,資源消耗總量、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土地排放強度仍處于較高水平。三次產業結構為9.5:45.5:45,能源、產業等結構性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僅靠末端污染治理和執法監管難以根本轉變,必須在加快優化結構布局和推進發展轉型上下大決心、花大力氣、下狠功夫。

市區一體化壓力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急需發力。推進市區一體化是市區兩級黨委、政府把握區域發展規律,以實際行動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實現區域跨越發展的重大舉措。該舉措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區域有機結合、資源共享,開辟了市區之間共享、共贏發展新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城郊結合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相對滯后、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

第二章??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為總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咸安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為打造“文明城市、城鄉統籌、營商環境、人民幸福”四個首善之區和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美麗咸安”打下良好的環境基礎。

第二節??基本原則

穩中求進,上下銜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充分與國家、湖北省、咸寧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目標和任務要求相銜接,深刻把握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特性和生態環境質量特征,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指標,為全力打造“文明城市、城鄉統籌、營商環境、人民幸福”四個首善之區和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提供科學的生態環境規劃保障和指引。

戰略引領,問題導向。作為五年甚至更長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劃,要重點突出規劃戰略性和指導性。同時堅持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明確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措施和重大治理工程,做到規劃目標任務科學合理,切實增強規劃的針對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一方面充分發揮好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堅持開門編制規劃,充分聽取和吸納社會公眾、專家學者、職能部門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充分體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增加規劃編制的科學性、民主性,提高規劃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發展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大建設領域,推動綠色轉型,廣泛形成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把握治污的系統性與協同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第三節??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2025年總體目標:2025年實現“一降一減、兩改善、四提升”,即碳排放強度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環境風險防控水平、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空間格局優化和資源利用水平提升。

——加強大氣質量達標管理,推進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目標。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和建成區黑臭水體。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100%,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基本形成,“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目標基本實現。

——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事前嚴防、事中嚴管、事后處置的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建成。

——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狀況穩步提升,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建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美麗咸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35年遠景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區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美麗咸安基本建成。環境質量全面達標,環境空氣質量根本改善,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土壤環境穩中向好,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系統趨于良性循環,生態安全保障能力穩定增強。優美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基本建成藍天白云、魚翔淺底的美麗咸安。

二、主要指標

“十四五”期間共設置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24項,其中約束性指標14項,預期性指標10項,涵蓋環境質量改善、污染物總量減排、生態保護與修復、綠色低碳發展、生態人居建設、環境風險防范等六大領域。

2??咸安區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指標體系

指標

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2020年

2025年目標

指標

屬性

環境質量改善指標

1

城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μg/m3*

37.5

≤31

約束性

2

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82.975

90.5

約束性

3

地表水國控斷面質量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

100

100

約束性

4

地表水質量劣Ⅴ類水體比例(%)

0

0

約束性

5

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

100

約束性

6

地下水質量Ⅴ類水體比例(%)

0

0

預期性

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

7

氮氧化物重點工程減排量(萬噸)

-

完成省定目標及市分解目標

約束性

8

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減排量(萬噸)

-

約束性

9

化學需氧量重點工程減排量(萬噸)

-

約束性

10

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萬噸)

-

約束性

生態保護與修復指標

11

森林覆蓋率(%)

43.71

44.52

約束性

12

生態保護紅線占國土面積比例(%)

18.73

不降低

約束性

13

水土保持率(%)

-

完成省定目標及市分解目標

預期性

14

生態質量指數(新EI)

72.19

穩中向好

預期性

綠色低碳發展指標

15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省定目標及市分解目標

約束性

16

單位GDP能耗消耗降低(%)△

-

完成省定目標及市分解目標

約束性

17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總量比重(%)

-

完成省定目標及市分解目標

預期性

生態人居建設指標

18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

60

預期性

19

城區污水處理率(%)

95.6

>96

約束性

20

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

0

0

預期性

21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24.8

≥35

預期性

環境風險防范指標

22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100

100

預期性

23

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

100

有效保障

預期性

24

放射源輻射事故

未發生

不發生

預期性

注:??1.△指標為五年累計指標 ;2. *指標為2017年-2020年平均值;2020年咸安區細顆粒物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等指標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明顯好于正常年份。2025年指標目標值為測算數據,最終以湖北省下達目標及咸寧市分解目標為準。

第三章??加快綠色發展轉型,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發展循環經濟。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農業結構,構建特色生態農業體系。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強化綠色科技引領。健全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促進生產綠色化。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減污降碳協同推進。

第一節??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以低碳綠色循環的經濟發展為目標,把握存量經濟和增量經濟市場,用綠色循環低碳理念、技術和模式對存量經濟進行綠色化改造,對增量經濟進行綠色化構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幅提高國民經濟的綠色化程度,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根據咸安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優化全區產業布局,有序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和環保搬遷、退城進園。加強產業轉移的引導和調控,防止出現污染轉移,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依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流域、區域產業規模,新(改、擴)建項目推行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等量或減量置換。著力改造提升機電制造、苧麻紡織、現代森工、防腐橡膠、竹產業等傳統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汽車零配件、電子信息產業等新興優勢產業,加快淘汰不符合產業準入政策、環境污染重、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落后污染產業。

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以咸安經濟開發區為龍頭,夯實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平臺,以向陽湖、賀勝、官埠、馬橋、雙溪、汀泗等6個重點鄉鎮工業園為依托,深入推進機電制造、苧麻紡織、現代森工和防腐橡膠、竹產業等傳統支柱產業高端化、品牌化。加強企業綠色化升級改造,推廣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綠色示范園區、綠色示范工廠的試點經驗,打造“一二三”工程。

專欄??1??產業綠色升級重點工程

1.“一二三”工程

一個超級園區:以現代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生態宜居樣板區為目標,把咸安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雙一流園區,大力實施超級園區價值鏈、產業鏈“雙提升”戰略,著力打造引領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基地、核心引擎。

二個深度融合:兩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三產融合指一二三產業的大融合,落腳在大健康產業。

三個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竹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2.綠色升級示范企業

華寧防腐組件耐磨防腐研究院天成麻業智能化示范企業,真奧藥業綠色制造工廠。

推行工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推動一區六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圍繞空間布局合理化、產業結構最優化、產業鏈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礎設施綠色化、運行管理規范化“七化”要求,逐步實施工業集聚區循環化改造,切實提高工業集聚區的資源產出率,實現工業集聚區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專欄2??一區六園

一區:咸安經濟開發區定位發展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節能電機、數控模具、森工及竹循環經濟、特種防腐、生物醫藥等產業。

六園:賀勝產業園以環保產業為支柱;雙溪工業園以紡織服裝和農產品加工產業為主;馬橋工業園以紡織服裝產業和建材產業為主;官埠橋鎮張公工業園以機電、紡織、環保產業為主;向陽湖飛地工業園要以發展農產品加工和開發區園區企業配套為主;汀泗工業園以發展新型建材、竹木等綠色產業為主。

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嚴格落實“雙超雙有”企業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加大其他行業企業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激勵力度。鼓勵企業實施“生態工業”戰略,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通過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提高資源、能源重復利用率,從源頭削減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的排放量,建設花園式企業。

第二節 ??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清潔化水平

控制煤炭能源消耗總量。制定全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計劃,推動一區六園實施“清潔能源替代”,鼓勵燃煤企業優先使用天然氣、煤制氣或生物質成型燃料。控制煤炭質量,燃煤鍋爐和工業爐窯應使用低硫煤、洗后動力煤或者固硫型煤,禁止使用高硫分、高灰分煤炭。

加大清潔能源供應力度。加快推進區域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建設。在產業集聚區,通過建設集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在供熱供氣管網不能覆蓋的地區,鼓勵使用電、新能源,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鼓勵城區輸氣管網向鄉鎮延伸,推進“氣化鄉鎮”工程,提高鄉鎮農村天然氣使用率。在人口相對集中的鄉鎮、中心村設置管道天然氣和充電樁,在較分散的居民點大力推廣沼氣。

積極開發利用清潔能源。重點利用咸安風電資源,支持建設生物質能、光伏發電項目,著力推進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轉化利用,以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不斷提高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專欄??3 清潔能源重點工程

實施??氣化鄉鎮項目、鄉鎮漁光互補光伏項目、光伏發電項目、集中式(共享式)儲能項目。

??

第三節??優化交通結構,倡導綠色出行方式

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北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不斷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運輸組織水平,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加快建設區域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推進綠色配送網絡節點建設。鼓勵郵政快遞、城區配送等開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運輸模式。鼓勵探索建立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運營補貼機制,降低使用成本。將公共充電樁建設納入全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范圍,加大用地、資金等支持力度。

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結合促進汽車消費政策,鼓勵老舊車置換為清潔能源車輛,提高新能源汽車比例。政府部門新增或者更新的公務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50%。公交客運、出租客運、城市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新增或更新的機動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20%。城市環衛領域新增或更新的機動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10%。

加強城鄉公共交通建設。加快客運站建設,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步伐,形成以咸安城區為中心的半小時公交圈、一小時城鄉客運圈,完善村村通客車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方便城鄉居民出行。

加強城鎮公共交通建設。提高公交網絡覆蓋程度,方便居民利用公交出行。完善共享單車的停車平臺,加強打擊惡意破壞、毀棄、任意占用共享單車等不法行為。創造適宜的生態型步行環境,規劃建設城市綠道系統,并與休憩小廣場、小公園綠地串連,實現人車分離。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整體提升區域綠色出行水平。

??

第四節????優化農業結構,構建綠色農業體系

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秸稈、廢舊農膜、畜禽糞污、林業“三剩物”等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工程。鼓勵延伸農業產業鏈,大力推廣農業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生、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農工社產業復合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大力推進種植產業模式生態化。實施節水減排戰略,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節水改造,選育抗旱節水品種,推廣水肥一體化等節水技術。加快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開展種植產業模式生態化試點,發展生態高效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立足區域特色,做優做強桂花、茶葉、楠竹、苗木、花卉、油茶、“雙低油菜”和有機蔬菜等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到2025年,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三品一標”)種植面積比重達到50%以上。

推動養殖業生態化發展。斧頭湖、西涼湖、四門樓水庫、南川水庫、鳴水泉水庫等湖庫全面退出經營性養殖,禁止圍網、攔網、網箱、珍珠養殖以及其他不利于整個湖庫水體生態的養殖模式,禁止在湖庫中進行投餌、投肥、投藥等污染湖庫水體的養殖活動。推進養殖糞便、廢水資源化綜合利用,有效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提倡適度規模化養殖,推廣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生態養殖和零排放模式。

發展生態休閑農業。打造百公里油菜觀光帶、馬橋生態休閑農業公園、城郊設施農業采摘園、茶葉果蔬專業村、萬畝水生蔬菜觀光、幕阜山萬畝原生態野櫻花采摘觀光特色生態旅游景點。以咸安“桂花之鄉”“楠竹之鄉”“茶葉之鄉”“溫泉之鄉”“千橋之鄉”資源優勢,推進現代“休閑農業”提升工程項目建設。

??

第五節????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培育節能環保產業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以賀勝金融小鎮為依托,建立包括綠色發展引導基金、綠色產業發展基金、綠色擔保基金、氣候基金等多種形式的綠色基金,為咸安區綠色發展提供充足的融資手段。鼓勵企業、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生態修復、污染治理、綠色產業等領域。對于高環境風險企業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保費補貼制度,對符合條件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投保單位給予補貼,切實降低投保成本,提高企業投保積極性,運用保險工具防范化解環境風險。

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大力培育以“低碳”為特征的節能環保新能源、互聯網、生物、新材料、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形成以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低碳產業體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環保企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與環保品牌。做新做優環境服務業,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保管家、環境醫院、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等模式,提升環境治理市場化、專業化水平。

專欄4??培育環保產業重點工程

實施咸安經濟開發區環境綜合治理托管運營示范項目-以園區及入駐企業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目標,委托具有專業能力的環境服務供應商提供水、氣、土、固廢等多要素、多領域協同治理服務,包括系統解決方案、工程建設投融資、設計與施工、調試運營及后期維護管理等長周期的系統服務,服務付費與環境質量改善或污染減排量等環境效果掛鉤。

??

第六節??大力推進低碳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協同控制溫室氣體與污染物排放,協同推進適應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根據湖北省下達目標和咸寧市分解目標,落實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貢獻咸安力量。

推行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落實《湖北省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實施方案》,逐步在城鎮、園區、社區、校園及商業等領域開展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試點。貫徹落實湖北省“碳普惠”制度,引導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積極踐行綠色低碳行為,鼓勵基礎較好的區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碳匯試點。

控制工業過程二氧化碳排放。實行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鼓勵熱電聯產、醫藥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率先開展節能和低碳示范工程,加大對二氧化碳減排重大項目和技術創新扶持力度。

控制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加大交通行業節能低碳技術開發與推廣。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加快發展鐵路等低碳運輸方式。推廣節能和新能源車輛,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控制建筑領域二氧化碳排放。構建綠色低碳建筑體系,全面推行綠色建筑,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建材。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積極落實綠色建筑建設標準。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90%。

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開展油氣系統甲烷控制工作,實施全氟化碳等含氟溫室氣體和氧化亞氮排放控制。加強標準化規模種植養殖,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控制農田和畜禽養殖甲烷、氧化亞氮排放。加強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甲烷排放控制與回收利用。

配合落實碳市場建設。依托湖北省碳排放交易市場,加強對納入省控排放管理企業的指導和服務,督促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節能改造,提高企業碳排放管理能力,指導企業完成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履約等各項任務,提高減排效果。

第四章??深化協同防控,持續改善大氣環境

堅持源頭防治、綜合施策,以細微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為主線,加快補齊O3治理短板,強化多污染協同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90.5%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使“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常態。

第一節??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

協同開展??PM2.5O3污染防治。統籌考慮PM2.5O3污染特征,強化分區、分時、分類差異化精細化協同管控。在夏季以生物醫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為主,加強氮氧化物、甲苯、二甲苯等PM2.5O3前體物排放監管;在秋冬季以移動源、燃煤源污染源管控為主,強化不利擴散條件下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監管。

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完善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下大氣污染預警體系建設,加強區域內空氣環境質量預報,強化與氣象部門的會商,實現風險信息研判和預警。健全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啟動、響應和解除機制,逐步明確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的實施范圍。完善重污染天氣區域聯合預警機制,針對污染等級依法制定合適的工廠限產停產、機動車限行等應急措施。

第二節??切實加強工業污染治理

推進重點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減排。強化結構減排,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落后產能。深化管理減排,對重點污染源防治設施嚴格監管,充分發揮減排效能。對熱電、紡織、建材磚瓦、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實施綜合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實行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協同控制,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深化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嚴格控制新建燃煤鍋爐,定期開展燃煤鍋爐淘汰整改“回頭看”專項督查,嚴防淘汰鍋爐“死灰復燃”。積極推進重點行業以及20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實施清潔能源改造、脫硫脫硝及高效除塵技術改造。

強化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嚴格落實《湖北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推動工業爐窯裝備升級、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和無組織排放等污染治理。開展工業集聚區工業爐窯類綜合整治,結合“三線一單”、規劃環評等要求,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新建涉工業爐窯的建設項目,原則上要入園,配套建設有效環保治理設施。

強化非煤礦山粉塵治理。持續開展非煤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加快推進綠色礦區建設。貫徹“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原則,開展礦區生態恢復治理。

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做好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摸底調查工作,建立健全轄區企業無組織排放整治清單。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嚴格控制鑄造、鐵合金、水泥、磚瓦等行業物料儲存、輸送及生產工藝過程無組織排放。

第三節??持續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推進VOCs源頭替代。在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竹木制品膠合等重點領域推廣VOCs含量低于10%原輔材料的源頭替代,逐步實施一批源頭替代項目。

嚴格控制VOCs無組織排放。在保證安全前提下,重點對含高VOCs的物料全方位、全鏈條、全環節密閉管理,做好VOCs物料儲存、轉移和輸送、設備與管線組件泄漏、敞開液面逸散以及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環節的管理。

深化工業源VOCs治理。重點開展生物醫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行業全過程VOCs治理,全面提升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運行率、治理設施去除率。鼓勵企業采用多種技術的組合工藝,提高VOCs治理效率。在企業集群區域,因地制宜推廣建設涉VOCs“綠島”項目,分類建設集中涂裝中心、活性炭集中處理中心、溶劑回收中心等。建立VOCs動態排放清單,將VOCs納入總量控制管理體系。

推進油品儲運銷治理。加大油品儲運銷全過程VOCs排放控制。重點推進儲油庫、油罐車、加油站等環節油氣回收治理,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加大油氣排放監管力度。每年組織開展一輪儲油庫、汽油油罐車、加油站油氣回收專項檢查和整改工作。依法依規督促年銷售汽油量5000噸以上的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控設施,推進加油站建設三次油氣回收設施。

加強汽修行業治理。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推廣采用靜電噴涂等高涂著效率的涂裝工藝,噴漆、流平和烘干等工藝操作應置于噴漆房、烤漆房內,使用溶劑型涂料的噴槍應密閉清洗,產生的VOCs廢氣應集中收集和治理。推廣使用水性、高固份等低揮發性涂料,鼓勵更高水平源頭替代。

第四節??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控

深化機動車污染防控。根據國家標準頒布情況,實施最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禁止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制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嚴格落實機動車強制報廢規定,加快老舊車輛淘汰和深度治理。加快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系建設,加強油品經營活動監管,推動油品配套升級,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

加強船舶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推動內河船舶改造,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船舶,加快淘汰老舊落后船舶。推進落實非道路移動源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積極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常態化監督抽測,實現“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

第五節??強化面源污染防控

持續強化揚塵污染治理。深化建筑施工、道路揚塵綜合整治,發揮建筑揚塵渣土運輸智能監管系統作用,實時監控運輸車輛行駛時間和路線,實現動態跟蹤監管;強化施工揚塵治理力度實施“六個百分百”,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大力提高道路清掃保潔要求,加強道路清掃保潔揚塵控制。

嚴禁秸稈露天焚燒。健全秸稈露天焚燒責任長效機制,實現對轄區內秸稈禁燒全方位、全覆蓋、無死角監管。完善區、鄉、村三級秸稈禁燒體系和秸稈收儲運體系,推動秸稈綜合利用高值化、產業化發展,構建以秸稈肥料化利用為主,其他形式利用為補充的多途徑利用格局。

加強餐飲油煙監管。實施清潔能源工程,推進生活燃料清潔化,大力整治餐飲油煙污染,提高中型以上飲食企業油煙凈化設施安裝比例,開展特大型飲食企業安裝油煙在線監控設施試點,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查處超標排放違法行為。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推廣使用凈化型家用抽油煙機;加強城區露天燒烤管理和整治。

專欄5??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程

1.揚塵控制:城區大型煤(料)堆全部實現封閉儲存或建成防風圍擋抑塵設施。整治混凝土攪拌站、水泥粉磨站、頁巖磚廠、礦山及配礦廠、采石及石材加工廠揚塵。

2.“散亂污”企業整治:對轄區內涉及VOCS(揮發性有機物)、粉塵排放(重點行業)的企業進行提標改造。

3.餐飲油煙治理:全面排查轄區內餐飲業;對緊鄰居民樓或存在環保投訴歷史的餐飲業油煙進行監測;重點對中型以上餐飲業進行升級改造,并配套建設相關附屬設施。

第五章??強化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

以水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保好水、治差水,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努力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畫卷。

第一節??加強“三水”統籌治理

強化“三水”統籌管理。牢固樹立“以水定城、以水定產”理念,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統籌開展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監測,對斧頭湖、西涼湖、王家寨湖、章家湖、南川水庫等重要湖庫開展水生態環境評價,保障生態用水,促進水生態恢復,持續削減總氮總磷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

建立流域環境控制單元體系。建立以“流域—水生態控制區—水環境控制單元”為基礎的管理體系,加強斧頭湖流域、梁子湖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提出重點控制斷面水質目標,突出差異化管理,結合“河湖長制”落實治污責任。按照“三水”統籌,實施保護、治理和修復重點工程。

加快構建流域聯防聯控。以斧頭湖流域、梁子湖流域為重點,推動形成流域上下游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健全跨界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研判預警、攔污控污、信息通報、協同處置、糾紛調處、基礎保障等工作,防范重大生態環境風險。

第二節??統籌推進水資源保障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持續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作,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實施長江、南川水庫、淦河、鳴水泉水庫等水源地保護工程,開展“千噸萬人”“百噸千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及立標工作,完善水質在線監測平臺,加大飲用水水源、供水單位供水和用戶水龍頭出水等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公開力度,保障全區供水安全。積極開展環境風險排查整治,編制水源地應急預案,做到“一源一案”“一源一檔”。

優化水資源調度和配置。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量調度管理,聚焦長江、斧頭湖、西涼湖、淦河、北洪港等骨干水體,通過河湖水系連通等工程,最大限度保障其生態水位。重點開展雙石水庫-北洪港水系連通工程,保障北洪港等枯水期生態用水需求,服務城市發展。落實河流重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保障,推進水電站生態化改造,加快生態流量監測監控設施、管控信息平臺建設,保障河流生態需水要求。

加強水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及節水評價制度,建立區域節水管理長效機制。加強供水管網漏損管控,強化城市居民、工業、公共機構、高耗水服務業等各領域節水管理,提高行業用水效率。加強工業用水管理,推進醫藥化工、食品等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淘汰高耗水的生產工藝,提高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管理,推廣工業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加強城市節水,擴大中水回用于工業集聚區、城區綠化、清洗雜用、生態環境補水,實現“優質優用、低質低用”。到2025年,全區用水總量控制在3.11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降低15%。

??

第三節??持續深化水污染防治

實施排污口整治工程。建立入河(湖)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規范體系,通過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全面掌握入河(湖)排污口污水來源,明確入河(湖)排污口整治要求,分類推進入河(湖)排污口規范整治。同時,強化“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推動形成更加科學完備的監管體系和長效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湖)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動入河(湖)排污口水質逐步改善。

加強工業源污染治理。持續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重點推進醫藥化工、建材森工等行業水污染物專項治理,實施清潔化改造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對超標排放水污染物的排污單位,依法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依法依規從嚴懲處。對水環境質量持續超標或生態流量嚴重不足的重點管控斷面或水域,可根據實際對排放水污染物的重點排污單位實行限產、限排;持續實施工業污染物總量控制,減少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水污染物的排放。

完善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大現有工業集聚區整治力度,加強工業集聚區污水收集處理和污水管網排查整治,推進工業集聚區雨污分流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實現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實施咸安經濟開發區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尾水提升工程,保證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加快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全面開展城鎮排水管網排查和系統化整治,著力解決鎮區污水管網覆蓋不全、管網混接、管網破損、雨污混流等問題。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加強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維護,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全面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完成梓山湖新城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建設。

加快黑臭水體整治排查工作。全面排查區域黑臭水體,尤其是鄉鎮、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更新黑臭水體清單,公布黑臭水體名稱,制定整治方案,細化目標和任務,推進黑臭水體綜合整治。鞏固已消除的北洪港、濱湖港、楊下河、浮山河、大屋肖河等5條黑臭水體,防止產生新的黑臭水體。到2025年,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第四節??積極推動水生態修復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管好守好修復好長江岸線,對咸安區長江四邑公堤進行生態治理。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大力開展河湖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重點推進斧頭湖、西涼湖、王家寨湖、章家湖等主要湖泊清淤及綜合治理工程,在強化控源減排的前提下,通過底泥清淤、湖濱帶生態修復、水系連通、退垸還湖、濕地保護、人工棲息地建設等綜合措施,改善湖泊水環境,恢復湖泊生態功能,建設人水和諧美麗湖泊。

實施更嚴格的河湖管理和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態要素,科學處理江湖關系,形成左右岸相兼顧、干支流相銜接、上中下游相協調的更嚴格的河湖管理和保護格局。實施河流崩岸應急防護和重點治理,切實維護河道河勢穩定。加強河湖水域管理和保護,完善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堅決防止無序開發、侵占河湖水域岸線等行為,加強退耕還湖工程建設,保護湖泊濕地生態健康。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加強水政綜合執法,及時查處水事違法活動,維護良好的河湖水事秩序。

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強河背河、龍潭河、向陽湖、金桂湖濕地保護,積極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加大退垸(耕、漁)還濕力度。提升濕地保護與管理能力,全面抓好大洲湖濕地生態示范區的建設與管理,形成濕地保護監測網絡。在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大洲湖濕地公園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加強生態、水利、林業、自然資源、農業等部門的合作,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機制,定期開展濕地資源調查和監測工作。采取水量調度、生態補水、河湖水系連通、嚴格地下水管理等措施,確保重要濕地生態用水;通過退垸還濕、退養還灘、河岸帶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濕地植被恢復、有害生物防控、人工濕地減污等措施,開展濕地綜合治理。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主體、多種保護形式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濕地保有量保持11547.6公頃不降低。

第五節??加強水環境風險防控

加快預防措施及設施建設。加強環境應急協調聯動,切實做好應急準備。加強環境應急預案編制與備案管理,以沿河(湖)涉危涉重企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基于環境風險評估的應急預案修編,探索電子化備案。以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推動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

加快預警體系建設。以飲用水水源等敏感受體和環境風險較高、事故頻發區域為重點,針對有毒有害污染物或持續性有機物,提出流域重點斷面在線監測設施建設任務,包括自動采樣系統、監測系統、數據傳輸系統、信息管理系統、水污染預測預報模型系統等。

建立重點流域環境風險防控體系。科學調控斧頭湖流域水環境風險,建立涵蓋事前預防、事中響應和事后應急三方面的流域水環境風險防控體系。風險預防方面,進行風險排查辨識、風險評估,并加強風險監管和警示宣傳教育;風險預警方面,基于物質和信息流分析,建立反應快捷靈敏準確的監測預警預測預報體系;事故應急方面,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力量,包括應急物資、應急專家庫、應急隊伍建設和能力訓練、應急演練、應急監測和應急預案等,建立健全應急處理處置體系。強化水環境風險管理,將被動管理轉化為主動管理、常規管理轉變為風險管理,以降低流域水環境風險。

第六節??健全水生態環境監測

提升水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十四五”期間,對重要水體新增水生態指標監測,如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水生植物及生物多樣性指數、生物完整性指數等生態指標,按照要求積極落實。

專欄??6??水生態環境提升工程

1.重點流域水環境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實施斧頭湖及其流域(淦河、北洪港、王家寨湖、章家湖、王生茂河、賀勝橋河、汀泗河、高橋河、橫溝河、楊雙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及水生態修復工程。

2.濕地保護與修復重點工程:實施咸安區向陽湖圍垸溝渠生態修復和大洲湖濱湖圍垸生態修復工程。

3.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及監測預警工程:對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樹立標志牌、隔離防護工程,進行污染防治工程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工程。

4.雨污管網改造工程:對浮山片區、官埠村進行雨污分流及截污納管工程。

第六章??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農村環境治理

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控結合”,協同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系統防治,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安全。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治理,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第一節??加強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系統防控

加強空間布局管控。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管理要求納入咸安區國土空間規劃,守住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風險防控底線。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根據土壤、地下水污染狀況和風險合理規劃土地用途。對于涉及有毒有害物質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建設項目,提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

防范新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加強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環境監管,實行名單動態更新,探索建立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清單。定期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和重點地下水污染源周邊土壤、地下水開展監督性監測,督促企業定期開展土壤及地下水環境自行監測。落實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到2025年底前,至少完成1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加強關停搬遷企業特別是重點行業、兩化企業的拆除過程監管,防止拆除過程中的廢水、固體廢物、遺留物料、殘留污染物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加強暫時停產企業環境監管,特別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法人責任制,做好停產期間的環境管理工作。

第二節??推進土壤安全利用

嚴格保護農用地安全利用。劃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建立環境質量分類清單,動態更新各類農用地面積、分布等信息。重視農業用地土壤安全隱患,提高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到2025年,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加強農業土壤環境監督管理,以永久基本農田為監管重點,有序開展農用土壤環境監測與評估。嚴格控制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新建有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排放重金屬、有機物的企業以及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污泥處理處置等公用設施。

嚴格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加強部門協作,及時掌握重點行業企業關停信息,開展關停搬遷企業用地污染篩查,依托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信息采集工作成果,動態更新疑似污染地塊名單,建立疑似污染地塊檔案,督促土地使用權人及時開展調查評估。對于已經開展過土壤環境調查,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明確污染地塊在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開發利用的要求,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并實行動態更新。

加強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對暫不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督促土地使用權人編制環境風險管控方案并組織實施。統一組織劃定管控區域,設立標識,發布公告,定期開展監測,評估污染物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對于污染已經擴散或存在擴散風險的污染地塊,及時采取表面覆蓋、垂直阻隔等工程,有效控制技術隔離、阻斷污染物。

規范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嚴格控制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環境風險,確保土地開發利用符合相應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對于符合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可以進入用地程序;不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應當進行治理與修復,確保達標后再進入用地程序。

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合理確定土地用途,探索在產企業邊生產、邊管控的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模式,探索污染地塊“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全過程監管制度,嚴格修復方案審查,加強修復過程監督和檢查,積極開展修復成效第三方評估。

專欄7??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工程

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工程:開展咸寧市東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咸寧市咸安區星升工業廢水處理有限公司疑似污染地塊調查評估工程,加快咸安區向陽湖老垃圾填埋場修復成效第三方評估。

第三節??開展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

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開展麻塘水廠地下水型飲用水源補給區、化工企業、加油站、垃圾填埋場和危險廢物處置場等區域周邊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開展化工企業聚集區、礦山開采區、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等區域地下水污染排查,公布地下水污染場地清單,管控風險,逐步開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

強化地下水環境風險管控。強化危險廢物處置場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探索地下水治理修復模式,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風險協同防治,實施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試點。

??

第四節??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治理

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推進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建設項目,開展全覆蓋拉網式整治。完善“戶分揀、灣保潔、村監管、鎮集中、區轉運”的鄉村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全面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完善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全面完成農村廁改,整治村容村貌,加強村莊公共空間整理與美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加快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綜合治理與利用。開展農村黑臭水體調查與整治,實施水網凈化工程。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實施農村生態建設,保障農村人居環境得以改善。

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實施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控制,建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加強飲用水水源信息公開。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采取城鎮供水管網延伸或者建設跨村、跨鄉鎮聯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積極推進農村規模集中供水等任務,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

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完善農村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對納入城鎮規劃范圍內的村莊,全面開展污水管網建設,統一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對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莊,建設收集管網,采用大三格化糞池和人工濕地等污水處理方式,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對分散居住的農戶,實施“廁所革命”。全面摸排調研農村黑臭水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促進農村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到2025年,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5%以上,黑臭水體治理率達到40%左右。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面推行“戶分揀、灣保潔、村監管、鎮轉運、區處理”收運處理模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建設,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完成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

強化養殖業污染整治。按照三區劃分方案,嚴把畜禽養殖建設準入關。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高標準打造7個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示范點。做好小型養殖戶畜禽糞便收集設施建設,積極指導養殖戶建好集糞池、雨污分離、清污分流等設施。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構建種養結合,引導養殖戶向生態養殖模式轉變,實現畜禽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協調,促進種養循環,綠色發展。到2025年,畜禽糞便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7%。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嚴格水產養殖投入品管理,開展水產養殖尾水整治專項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

有效防控種植業污染。推廣生態農業種植模式,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深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到2025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鼓勵實施農膜回收綠色補償機制,推廣普及標準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機械化撿拾回收技術,推進地膜源頭減量。健全完善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和長效機制,推動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落實回收責任。到2025年,農膜基本實現回收,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5%,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及時、妥善收集處理農作物秸稈、農產品采摘及加工過程產生的農業廢棄物,全面推廣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還田、制肥、飼料化、能源化利用,促進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化利用。建立和完善區、鎮、村三級秸稈焚燒監管責任體系,嚴格考核和責任追究。實施推進秸稈高值化和產業化利用。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左右,基本實現農業資源循環利用。

專欄??8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1.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建設項目:實施農村 “人畜糞水、洗滌堿水、餐廚油水、生活污水”綜合治理、農戶家庭環境治理、村灣公共區域綠化、村灣當家塘綜合治理等,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農村排水管網,庭院式收集濕地治理,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3.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工程:新建鄉鎮垃圾分類系統,更新升級垃圾中轉站和垃圾收集點。

4.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農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工程及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

第七章??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維護生態功能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強化生態保護統一監管,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

第一節??筑牢生態安全格局

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嚴格按照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實施分類管控,構建區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探索建立過程監管體系,嚴密監控對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的破壞活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推進績效考核和問責機制。定期對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修復成效進行評估,對突出生態破壞問題及問題集中地區開展專項檢查,并將結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和責任追究的一項重要指標。

第二節??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深化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加快推進潛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咸安金桂湖省級濕地公園、咸安桂花森林公園、星星竹海風景名勝區、西涼湖水生生物保護區、西涼湖鱖魚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項目實施,加強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的生態監管,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加強森林資源生態修復。銜接咸安區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生態用地,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綠盾專項行動。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長江防護林建設、幕阜山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筑綠色生態屏障,推進林業碳匯增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強森林經營和退化林修復,提升森林質量。落實部門綠化責任,創新義務植樹機制,提高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

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積極開展金水流域上游區域、淦河等河流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通過封山育林、禁止亂砍濫伐、保護天然植被、人工種草種樹等措施,擴大森林面積,逐步提高水源涵養功能;通過環境綜合整治、納污處理、水源保護等措施,對白泉河、汀泗河、常收河、官埠河、鳴泉河、龍潭河、黃水河等流域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開展幕阜山區水源涵養地及南川水庫、鳴水泉水庫、淦河等水源地保護工程,使區域生態系統逐步恢復與重建。

加強非煤礦山恢復治理。實施“一礦一策”,按照“誰修復、誰受益”原則,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生態修復新模式。

??

第三節??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向陽湖、金桂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保護和營造動物棲息地,加強濕地公園野生動物分布關鍵區域的日常巡護。完善濕地管理條例和監測系統,建立健全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實施好西涼湖十年禁捕,有效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開展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技術研究和成效評估。

加強科普宣傳。圍繞“宣傳月”“愛鳥周”“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紀念活動”等主題,結合生物多樣性、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重點和有關法律法規展開科普宣傳活動,利用城區大型電子屏、咸寧日報、咸寧廣播電視、云上咸寧、公益廣告牌、小區宣傳欄等媒介,播放宣傳片、舉辦科普講座,發放宣傳冊等,向社會公眾普及和宣傳生物多樣性知識,提高公眾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第四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以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村為抓手,通過建設最美鄉村、休閑旅游鄉村、觀光農業鄉村和特色風貌鄉村,加大力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高橋鎮白水畈村“兩山基地”創建,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試點。加快建設“131軍事主題樂園+白水畈田園綜合體”,拓展一二三產業,打造以白水畈蘿卜產業示范園為核心的生態農業,以蘿卜深加工、物流、電商配送等為主體的生態工業,以果蔬采摘、手工制作、農活體驗、花海、民宿、游樂等為輔的鄉村文化旅游業。打響蘿卜公社新品牌、構建蘿卜小鎮新格局、營造美麗村灣新景象、構建產業運營新模式,通過綠色金融戰略支持,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模式、新體制,提高生態產品價值。

專欄??9?? 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

1.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實施長江防護林工程及幕阜山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以淦河、高橋河、汀泗河等河流沿岸為建設重點,按照宜封則封、宜造則造、宜林則林、宜灌則灌的原則,根據林地現狀,綜合采取人工造林、撫育間伐、補植補造等,加大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復力度。

2.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場地平整、CBS植被混凝土、截排水溝、植物措施。

第八章??強化環境風險管控,嚴守環境安全底線

牢固樹立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思維,完善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強化危險廢物、重金屬、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健全環境應急體系,保障生態環境安全與健康。

第一節??完善風險防控和應急管理體系

加強風險評估與源頭防控。以工業集聚區為重點,定期開展企業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更新重點風險源、敏感目標、環境應急物資等基礎數據庫。落實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制度,推進企業風險分類分級管理,嚴控重大風險企業環境監管。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排查督促重點風險園區、企業落實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加強工業集聚區環境風險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構建生產、運輸、儲存、處置環節的環境風險監測預警網絡。加強危化品運輸風險管控,優化危化品運輸路線,對危化品運輸車輛進行動態監督管理。推進選礦企業尾渣資源化利用,基本消除尾礦庫環境風險。

強化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為主、部門協同的環境應急責任原則,以工業集聚區為重點,健全防范化解突發生態環境事件風險和應急準備責任體系,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區域環境應急裝備產業化、社會化,推進環境應急物資庫的建設。加強應急處置隊伍和能力建設,定期組織開展環境風險應急演練,提高科學應急處置能力。

第二節??強化危廢和醫廢收集處理

著力強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加快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無害化利用和處置設施的建設和提標改造進度,實施湖北匯楚危險廢物處置有限公司新增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焚燒處置生產線及增量擴項工程。強化企業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優先實行企業內部資源化利用。鼓勵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的工業集聚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處理設施,推行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處理管理模式,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危廢轉移不及時、處置去向難、費用高等問題。

著力強化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健全轄區內危險廢物產生單位清單和危險廢物自行處置利用單位清單,結合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清單,建立危險廢物重點監管單位清單。鼓勵重點單位在重點環節和關鍵節點推行視頻監控、電子標簽等集成智能監控手段,實現對危險廢物全過程跟蹤管理。深入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與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行為,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納入生態環境執法“雙隨機、一公開”。鼓勵匯楚等條件較好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建設危險廢物培訓實習基地,加強危險廢物相關從業人員技術培訓與交流。加強危險廢物專業機構及人才隊伍建設,組建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專家團隊,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加強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擴大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處置設施服務范圍,建立區域醫療廢物協同應急處置機制,落實醫療廢物處置設施“一用一備”,因地制宜推進鄉鎮、農村和偏遠地區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完善城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確保危險廢物100%安全處置。

第三節??深化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

加強重金屬污染源頭預防控制。嚴格涉重金屬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實施重點行業新、改、擴建項目重金屬排放量等量或減量替代,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禁止新建、擴建相關項目。

加強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加強靜脈產業園、賀勝橋鎮環保產業園等重點區域環境監管力度,加強對星升老廠區、東方環保、天啟化工等關停、淘汰、退出的涉重工業企業原址土壤環境調查、評估工作,持續推進向陽湖鎮老垃圾填埋場涉鎘重金屬污染整治工作。

第四節??積極開展“無廢城區”創建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貫徹落實《咸安區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相關要求,建立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標準,加快分類系統建設。因地制宜,在每個村灣設置裝修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垃圾集中投放點或臨時存放點。城區實行“居民分類投放、單位(物業)統一收集、環衛部門處置”模式,農村實行“戶分揀、灣保潔、村監管、鎮轉運、區處理”模式。嚴禁“先分后混”“混裝混運”,做到源頭分類投放和終端分類處理無縫對接。到2025年,全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

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依托靜脈產業園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垃圾焚燒發電、滲濾液處理等方面的重點工程,規范再生利用行業管理,積極培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處置龍頭企業,加強全區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與綜合利用。開展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工作,加強對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舊衣服、廢家電拆解等再生利用行業企業核查清理,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監管能力,嚴防污染問題。規范廢塑料制品等回收利用活動,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或適用的回收技術、工藝和設備,集中建設和運營污染治理設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加強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摸清全區固體廢物堆存(貯存)場所(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煉渣等大宗固體廢物場所、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底數,對新增堆存場所進行動態更新。核查堆存場所“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設施規范建設情況,對存在問題和隱患的堆存場所,按照“一點一策”原則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按照“誰產生、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主體單位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設施,并進行驗收。加強日常巡查工作,嚴格控制轄區內堆存場所增量,對在農村地區違法違規傾倒、堆放垃圾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予以處罰,遏制城鎮垃圾、工業固體廢物違法違規向農村地區轉移問題。

專欄??10 “無廢”工程

1.危廢處置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湖北匯楚危險廢物處置有限公司新增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焚燒處置生產線及增量擴項工程。

2.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處理處置能力建設工程:咸寧市中德環保電力有限公司新建1個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填埋場。

3.固廢處理利用工程:實施全區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及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再利用工程。

第五節??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嚴格放射源監管,對核技術利用單位實行日常檢查、例行檢查、非例行檢查制度,排查安全風險。完善輻射安全資格許可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竣工驗收制度和放射源登記管理制度,建立放射源計算機登記系統,實現監管部門信息共享。推進放射性污染防治,規范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提高核與輻射安全水平。著力構建核與輻射安全文化,提升輻射工作單位的輻射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定期組織應急指揮決策層參加應急管理培訓,加強對核應急組織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夯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基礎,加強核與輻射環境監察和監測能力建設,提升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能力。

第九章??提升人居環境,引導綠色生活方式

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強化噪聲污染防治,營造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打造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第一節??持續加強噪聲污染防治

加強交通噪聲控制。優化交通管理和流速控制,優化交通信號燈和限速、禁止鳴笛等相關標志設施,對違反規定的車輛要及時糾正并處罰。對噪聲污染嚴重、群眾投訴多的主要道路沿線區域,加大噪聲治理力度。

完善社會生活噪聲治理機制。定期開展社會生活噪聲專項整治行動,對夜市攤點、公園廣場、居住小區及學校周邊等社會生活噪聲擾民投訴較為集中的人員密集場所、區域實行嚴格巡查監管,講解宣傳,重點整治。

強化工業噪聲污染控制。推進工業集聚區與生活區之間綠化隔音帶的建設,新建工業企業應盡量遠離噪聲敏感點,對高噪聲設備進行隔音或消音處理,對廠界噪聲不達標的工業企業依法責令整改。

強化建筑施工噪聲管理。加強建筑施工作業噪聲污染信訪調查,強化執法力度,禁止夜間施工,對因特殊生產工藝要求夜間作業的,須向生態環境部門申辦夜間施工手續,主動落實隔音、降噪等防控措施,并公告附近居民,主動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第二節??提升城市生態服務功能

構建覆蓋城鄉社區的公園城市。用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理念指導城鄉總體規劃,優化空間結構,發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城市社區努力營造公園化生活場景,保護和修繕城市傳統生活街區,加強城區傳統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與維護,形成“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公園城市綠色布局。

打造多層級公園體系。構建城區公園分級分類體系,融入香文化、泉文化等地域文化,推進“一城十區二十景”建設,不斷提升公園綠地游憩服務的供給水平,形成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社區公園、小游園、口袋公園的多層級公園體系。以淦河生態文化旅游觀光帶建設為契機,推進“一河兩岸”工程建設,形成可達、親民的綠色開敞空間,建成生態宜居城市。

第三節??深入踐行綠色生活

推進綠色生活方式。實施全民環境保護教育行動計劃,推廣綠色生活行為準則,利用環境教育基地、生態文明示范基地等各類平臺,開展以生活方式綠色化為主題的互動式教育,利用互聯網宣傳綠色節能低碳生活方式,創建一批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提高全區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倡導綠色消費方式。大力倡導節水、節能、節電等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廣綠色消費,引導公眾選購節能節水型產品,抵制高能耗、高排放產品和過度包裝。開展綠色建筑行動,以綠色、循環、低碳理念指導城鄉建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健康性。推行政府綠色行政,強化政府綠色采購,推行黨政機關綠色辦公。

擴大綠色消費市場。加快暢通綠色產品流通渠道,鼓勵建立綠色批發市場、綠色商場、節能超市、節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綠色流通主體。支持市場、商場、超市、旅游商品專賣店等流通企業在顯著位置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組織流通企業與綠色產品提供商開展對接,促進綠色產品銷售。鼓勵全區利用群眾性休閑場所、公益場地開設“跳蚤市場”,方便居民交換閑置舊物。完善農村消費基礎設施和銷售網絡,通過電商平臺提供面向農村地區的綠色產品,豐富產品服務種類,拓展綠色產品農村消費市場。

第十章??完善能力建設,健全環境治理共治體系

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落實各類主體責任,提高市場主體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

第一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優化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加強工業集聚區PM2.5NOx、VOCs等污染物的監測,統籌設計逐步將溫室氣體納入監測體系。

實現重點流域監測全覆蓋。實施斧頭湖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水質在線監測項目,提高流域地表水自動化、平臺化、智能化監測監控能力。強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逐步完善水源地、供水的水質在線監測。

完善土壤和地下水協同監測。優化全區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實行土壤環境分類監測,加強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按照省市要求,加強“雙源”地下水環境監測。根據土壤和地下水重點監管單位名單,定期開展土壤和地下水協同監測。

提高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水平。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多種技術,依托咸寧智慧長江環保體系,全力推動環保大數據的采集、運用和共享,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污染源排放、環境執法、環評管理、自然生態、核與輻射等數據整合集成、動態更新。

專欄??11??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重點工程

重點流域地表水監測工程:圍繞斧頭湖及其流域水質監測能力建設,設置水質自動監測站點,配套建設視頻監控等相關附屬設施。

第二節??加強生態環境法治建設

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針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重拳出擊,堅決遏制污染加劇態勢,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存環境。

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監管。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加大典型案件掛牌督辦、責任追究和督察力度。完善跨行政區域環境執法合作機制和部門聯動執法機制,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開展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強化環境司法保障,推進環境公益訴訟試點。

全面落實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建立以排污許可證為主要依據的生態環境日常執法監督工作體系,落實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加強排污許可證后管理,開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實現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加大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執法力度,倒逼排污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做到持證排污、按證排污。

第三節??推動政府履職盡責

落實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機制,建立健全職責明晰、分工合理的環境保護責任體系,落實黨委、政府責任。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對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推進環保督察整改常態化。完善環保督察整改機制,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嚴格督察整改,強化監督幫扶,壓實全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健全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生態補償試驗區,深化斧頭湖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完善森林、濕地生態補償機制以及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實施固體廢物處置生態補償機制。

第四節??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加強企業環境治理責任制度建設。建立企業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制度以及業主、出租方連帶責任制度,形成企業分層分級的環境管理責任體系,嚴格落實污染治理、損害賠償和生態修復責任。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和違法排污黑名單制度,企業環境違法信息將記入社會誠信檔案,落實排污企業監測主體責任。實施能效和水效“領跑者”制度,采取財稅優惠、榮譽表彰等措施激勵企業實現更高標準的環保目標。強化企業環境治理信息公開,鼓勵排污企業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通過設立企業開放日、建設教育體驗場所等形式,向社會公眾開放。

第五節??健全環保市場機制

推進排污權等市場化交易。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辦法》,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的指導、監督與管理。參與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建設,落實統一的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交易市場。

推廣生態環境第三方服務。推廣生態環境第三方監測、第三方治理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服務市場,鼓勵采用“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逐步開展城鎮、工業集聚區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探索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治理的一體化服務模式,規范環境治理市場秩序。

第六節??深化全民環保理念

提高全民環保素養。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組織環保公益活動,提升公眾生態環境保護素養。各級部門和新聞媒體依法履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責任,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工廠、進家庭。加大環境公益活動宣傳力度,開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專區,凸顯咸安特色。加強與生態環境、生態文明相關的精品文藝創作生產,培育打造生態文化品牌,深入開展特色生態文化創建工作。引導公眾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深入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加強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信息公開。加強重點行業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力度,公開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狀況、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等信息。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質量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完善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充分發揮“12345”公共服務熱線作用,暢通環保監督渠道。鼓勵新聞媒體對各類破壞生態環境問題、突發環境事件、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曝光。發揮民間組織在環境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非政府組織、環境保護志愿者等公益組織參與社會監督。

??

第十一章??規劃保障措施

第一節??強化領導組織,落實目標任務

加強各部門的分工協作,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統一監管的工作氛圍和工作機制,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強化指導、協調及監督作用。政府對本轄區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與任務層層分解,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分級管理,確保“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如期實現。

第二節??加大環保投入,落實重大項目

將生態環境保護列為公共財政支出重點領域,加大對綠色發展、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應對氣候變化、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等重點工作的投入力度。優化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完善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加大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金以BOT、PPP等不同形式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

強化項目支撐,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規劃目標順利實現為核心,組織實施好一批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優先保證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集中財力保證政府投資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重大項目。建立重大項目清單化工作推進機制,完善重大項目儲備機制,做到規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強化項目監管,完善后評價制度,提高政府投資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

第三節??完善信息公開,動員全民參與

完善綠色傳播網絡,多渠道、多媒體宣傳環境保護規劃,定期公布環境質量、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等規劃實施信息,確保規劃實施情況及時公開。面向不同社會群體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開展各類環保公益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打造一批環保公益活動品牌。積極引導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自覺落實污染防治與治理主體責任。積極發揮環保社會組織和志愿者作用,引導培育環保社會組織專業化成長。

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與監督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利用各種方式引導公眾參與,充分發揮公眾和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建立規劃實施公眾反饋和監督機制,完善環境新聞發布制度,建立重大事項輿情發布評估制度。

第四節??強化評估考核,促進規劃實施

建立規劃實施評估考核機制,及時評估總結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和重大工程等落實情況。在2023年底對規劃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及時了解規劃實施進展,發現并解決相關問題,判斷、調整和論證規劃實施的后續措施。在2025年底,對規劃進行終期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規劃實施進展成效和考核結果作為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附件:
新聞資訊一網打盡,政務服務盡在手中。
云上咸安
咸安發布
  • 歡迎下載“云上咸安”APP、關注咸安政府網官方微信“咸安發布”
  • ① 打開微信——發現——掃一掃,掃描左側的“云上咸安”二維碼下載APP。
  • ② 打開微信——發現——掃一掃,或搜索“咸安發布”、“xianancn”關注微信公眾號。
【 打印 】
【 字體:  】
./t20230209_2956617_slhxq.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