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區南大街、中城路、北門口一帶,每天早晨和傍晚,人們總會看到一位七旬老漢彎著腰,拿著火鉗,翻撿著路兩旁的每個垃圾桶,將里邊的飲料瓶和廣告宣傳紙挑揀出來,放進隨身攜帶的塑料袋里。老人名叫吳海斌,今年已經 71歲,是個有故事的人,他保留這個習慣已經十年了。
他是一個勤奮鉆研、熱愛創新的人。自1970年參加工作后,就投身于企業技術革新和技術研發,先后取得了“盲孔中取料鉆頭”和“鍛模焊補”等11項技術發明成果,并使之廣泛應用于企業,特別是在二汽推廣使用后,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為國家節約資金數千萬元。這些技術成果獲得了全省重大科研成果獎等獎項,他本人也獲得過湖北省總工會授予的“自學成才獎”,并于1987年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范,其先進事跡由省總工會在全省大力宣傳。
后來他在咸安區統計局以干部身份退休。可是忙碌了一輩子的他,這一閑下來,心里還真失落。2013年5月,咸安區總工會號召退休勞模為創衛做奉獻,當清潔監督員。吳海斌馬上響應號召,他說:“自從戴上了紅袖章,又找到了過去上班時的樂趣?!碑斏锨鍧嵄O督員時,他發現自己監督的街巷,市民隨意丟棄廢紙和廢瓶子的現象嚴重,對市容有較大影響。而且,那條街上有西門小學,每天進出的家長和學生也很多?!霸趺床拍芙o孩子們的心靈帶來一些正能量呢?”吳海斌一方面盡力監管,同時,他彎下腰,細心地撿起那些廢品,第一天,他就撿了滿滿一袋子。
漸漸地,吳海斌撿到的廢品越來越多,每次賣廢品,都能攢下100到200元錢。他每個月都有退休金,他自己的退休金夠花,并不需要這些賣廢品的錢,可是攢了這些錢,他總想做點有意義的事。他聽說鄰近一所小學有些學生家境很貧寒,可以幫助這些家境貧寒的孩子,想到這兒,吳海斌心里涌上一股暖流。他拜托熟人向該校老師詢問,得知了一些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他就自個到孩子家中實地走訪,為每個困難孩子家中送去數額不等的現金,并勉勵這些孩子努力學習,立志成才。他說:“如果用我自己的退休金,也能夠幫助這些貧窮的孩子,可是我不想讓孩子們發現這錢來得太容易,通過撿廢品這種方法,我要讓他們懂得,獻給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勞動換來的。要讓他們從小懂得生活的艱辛,長大后努力工作,更好地回報社會……”
十年過去了,他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了不少的孩子。附近的居民也都熟悉了這位愛撿垃圾、拾廢品的老漢。這期間,他曾因病數次住院,可每次出院后,他又忙著干起了“老本行”。如今,他的頭發更加花白,彎腰比以前更吃力了。 “想著自己沒閑著,干了點事,幫助了一些孩子,我樂意……”每次別人和他談起這件事,他總是會心一笑。
通訊員:萬剛 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