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時節,稻浪滾滾,稻香四溢。眼下,咸安區早稻陸續開鐮,各地種糧大戶頂高溫、冒酷暑,搶抓農時,搶收早稻,確保顆粒歸倉。

7月11日10時,驕陽似火,室外溫度達到38攝氏度,在汀泗橋鎮赤崗村11組的金色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枝頭。當地農民頂著高溫運用收割機開展早稻搶收工作。一臺臺機械在田塊中來回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我們現在是機械方面全部投入使用,從時間安排方面,一般是早上八點半到十一點,再就是下午四點到晚上九點鐘,這樣可以避開高溫天氣作業。”俊敏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開俊介紹道,全程機械化收割耕作是穩產增收,確保顆粒歸倉的關鍵,咸安區早稻全程機械化率可達85%以上。收割機在作業的同時將秸稈打碎深翻嚴埋,不僅培肥地力,還可提高效率。在收割機作業完的田塊,數名農戶頭戴草帽,沿著田埂揮舞著鐮刀對未被收割過的稻谷進行人工收割或拾取。

今年,咸安區大力實施雙季稻輪作項目,早稻生產每畝補貼150元,充分調動農民種植早稻的積極性。全區早稻種植面積呈恢復性增長態勢,面積達3.92萬畝,比去年增加1.02萬畝。預計早稻平均畝產372公斤,比去年增產10公斤;總產量可達14601噸,比去年增產4000噸以上。
區農業農村局農藝師王廣賢表示,咸安區共組織機械一千多臺套,搶收早稻,并根據早稻茬口,搶種晚稻,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耕整一塊,播種一塊,力爭早稻田塊全部復種晚稻,確保早稻顆粒歸倉,晚稻種滿種足。
咸寧臺記者:夏暉 融媒體記者:伍偉 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