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4時,日頭正烈。熱浪吹過,官埠橋鎮雨壇垴村4組大屋周的稻田里泛起綠浪,似在等待河水的滋潤。
在組長周廣飛的指揮下,一臺大型挖掘機正沿著泵站通向湖邊的渠道進行清淤,兩個工人頂著烈日在一旁除雜,大家分工明確、有序作業。

泵站由于長年未用,已經淤泥堆積,農田也拋荒多年。今年泵站重啟,群眾積極栽種水稻等農作物,讓60余畝良田重煥生機。
“荒地有人種,但是碰到今年天干,溝渠又不通,導致灌溉沒有水。”周學建說。11日,他通過黨群連心卡上的聯系電話,向鎮黨委書記張文彬和村主任陳艷焰反映了大屋周農田灌溉難的問題。
結合近期正在開展的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雨壇垴村迅速將該問題納入“三個清單”,并結合此次大屋周的環境整治工作,商議解決辦法,最終確定了由村里出資3000余元組織挖機進行清淤,組里安排2個勞力出工的方案。
“清淤疏溝的工程于12日早上6時啟動,將有助于周邊20余戶村民抽水灌溉,為稻田‘解渴’。”陳艷焰說,在修繕水渠抗旱保收的基礎上,還將配合鎮農業辦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開展抗旱工作,確保全鎮中稻豐收,群眾增收。
“今年這個中稻有希望了!”下午6時許,一股清泉源源不斷地通過100余米的水渠,流向了大屋周附近的農田,周學建的臉上頓時笑開了花。
特約記者:陳涵 通訊員:周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