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關注咸寧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我是主持人王炎艷。
2020年,省委省政府在“萬企萬億技改工程”的基礎上,決定啟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工作,于2020年12月21日印發了《支持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技改13條”)。市經信局因時而動、乘勢而上,呈請市政府印發了《咸寧市關于進一步支持企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技改11條”)。
今天我們邀請到咸寧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會川,就“技改11條”的相關內容為廣大市民進行解讀。劉局長,歡迎,您好。
主持人:劉局長,市政府于2021年3月1日印發了“技改11條”,請您介紹下該政策出臺的背景?
劉會川:為提升工業投入強度,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產業鏈素質整體躍升,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開始,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三年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16萬個、累計完成投資1.12萬億元,技改投資占工業比重由2017年的不到39%提升到43.7%,有力有效地助推了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全省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增長乏力,恢復強度不夠,連續20個月增速低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支撐能力有減弱趨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把技改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要聚焦產業發展,鞏固基本盤,瞄準中高端,謀劃一批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項目,決定在“萬企萬億技改工程”的基礎上,啟動新一輪技術改造工作,于2020年12月21日印發了“技改13條”,將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增加至15億元。“技改13條”明確了企業技改方向,涵蓋了企業技改全過程,擴大了技改試點示范范圍,字字都是真金白銀,充滿著對企業的激勵和支持,是企業實現疫后重振的“及時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技術改造工作。2017年,出臺了《市直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將項目資金總量由200萬元增加到1500萬元,進一步降低了申報門檻、提升了獎補額度,擴大了獎補范圍。同時要求北三縣整合技改資金不低于3000萬元,南三縣整合技改資金不低于1500萬元。在全市構建起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抓技改,億元資金促升級”的工作格局,有力激發了全市工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奮力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和加快推進新時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工程顯得尤為重要。
主持人:“技改11條”是如何出臺的?
劉會川:總的來說,市級“技改11條”就是省級“技改13條”政策在咸寧的落地落細落實。省級“技改13條”出臺后,市經信局結合咸寧工業發展實際,迅速起草了“技改11條”,于2021年2月4日和2月8日,兩次征求了市直相關單位和咸寧高新區對“技改11條”的意見建議,根據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和咸寧高新區等部門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形成了“技改11條”,并報請市政府以咸政辦發〔2021〕5號文件予以印發公布。
主持人:本次出臺的“技改11條”明確了哪些支持企業技改事項?
劉會川:“技改11條”,涵蓋了工業企業技改的全過程,且每條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主要內容為:
第1-4條:明確了技改的支持對象、范圍和支持方式。
一是支持重點項目實施技改。對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其中設備購置占比50%以上)或生產性設備購置投資達300萬元以上且完成全部投資的市直工業技改項目,按項目固定資產投入或生產性設備購置投資的8%以內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二是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積極組織申報國家和省級相關獎補政策,聯合企業所在地財政部門,做好獎補資金的撥付工作。
三是支持企業技改做大做強。對實施技術改造后,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40億元、30億元、20億元、10億元的工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企業80萬元、60萬元、40萬元、20萬元不同檔次獎勵。
四是支持技改試點示范。對獲得省市試點示范的企業和項目,根據“含金量”給予10萬元至100萬元不同檔次獎勵。
第5-9條:聚力優化技改環境。
一是支持“零增地”技改。允許“零增地”技改項目先建后驗,按需報審;提升容積率和費用減免。
二是支持“進區入園”技改。對“進區入園”的技改項目,可比照落實招商引資有關優惠政策。對于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可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方式予以支持。
三是優化技改審批程序。從項目備案、安評、環評、能評等方面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技改力度。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技改信貸投放,鼓勵金融機構對重點技改項目優先予以融資支持。
五是加大技改智力支持力度。對擔任“科技副總”的科技人才,指導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成果轉化,促成轉化的項目按技術合同標額的5%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額不超過5萬元。對企業聘請的科技人才或合作的科研院所,指導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成果轉化,促成轉化的項目按技術合同標額的3%給予資助,單個項目資助額不超過5萬元。
第10條:保障政策資金。加大財政資金支持技改力度。逐步增加市直工業企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資金規模。要求各縣(市、區)加大技改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北三縣配套技改資金不得低于3500萬元,南三縣配套技改資金不得低于2000萬元。
第11條:完善保障措施。明確市經信局牽頭負責推進全市企業技術改造工作,同時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在“工業崛起”考核指標中的比重。
主持人:從劉局長剛才的訪談中可以看出,咸寧的工業技改政策是越來越好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部門協同發力,廣大工業企業技改的主動性、積極性肯定會越來越高漲。劉局長,我想替實施技改的企業問下您,后期企業怎樣享受這個政策,申報程序又是怎樣的呢?
劉會川:按照“技改11條”要求,各縣市區將出臺本級的配套支持政策,項目的申報組織由各縣市區科經局具體負責,企業可加強與所在地科經局的對接聯系,根據所在地的支持政策和申報要求進行申報;咸寧市高新區的企業,由咸寧市經信局負責組織申報。市經信局依據中央、省、市關于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等重大決策部署發布項目申報通知和申報指南,明確每年的重點支持方向和申報要求;企業依據項目申報通知和項目指南要求向市經信局提出書面申請;市經信局聯合市財政局對申報項目進行現場查看,核實項目的真實性、實施完成等情況;聘請第三方機構對項目的真實性、投資的準確性等進行現場核查;組織專家對項目的合規性、先進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進行審查;市經信局根據項目評審意見,擬定支持項目計劃,在市經信局的門戶網站上公示7天,對公示無異議的項目,市經信局、市財政局提出資金使用方案上報市政府同意后撥付項目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