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人們紛紛寄予哀思,花香四溢,仿佛故人知曉心聲。隨著文明祭祀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祭掃、網(wǎng)絡祭奠等新興形式逐漸普及,市民們越來越多地選擇用鮮花或者“云祭祀”的方式來祭奠先祖,表達敬意。清明的空氣中“煙火味”逐漸淡去,而文明祭祀的風尚卻日益濃厚。
鮮花祭掃成主流
4月1日,記者探訪了咸安區(qū)多家花店,發(fā)現(xiàn)各類祭祀用的花卉已被精心擺放在店鋪的顯眼位置。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許多商家還精心準備了各種組合花籃和花束。“我們店里主要是白菊、黃菊為主,還有一些白色系花束作為搭配,供顧客自由選擇。”喜岳·花植的店主向記者介紹,“我們目前接了三四家團體訂單,企事業(yè)單位都會選擇用鮮花祭掃。”
花巷花店則推出了69元的精致小花束套餐,旨在滿足更多年輕群體“輕祭掃”的需求。正在選購鮮花的吳女士告訴記者:“用鮮花祭掃既環(huán)保又莊重,還能避免焚燒紙錢帶來的污染,家人都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專業(yè)花店,許多社區(qū)便利店、超市也增設了菊花銷售點,方便居民就近購買。
“云祭祀”漸入人心
對于在外工作的游子,“云祭祀”成為表達思念的新選擇。“在網(wǎng)絡祭祀平臺上,用戶可以創(chuàng)建虛擬紀念館、線上獻花留言,不少年輕人和異地工作者在上面祭祀先人。”市民小陳表示,“無論是鮮花代替紙錢,還是‘云端’寄托哀思,只要保有對先人的敬意與感恩,便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從街頭巷尾的鮮花祭掃到指尖輕點的云端追思,市民們正逐漸摒棄焚香燒紙的舊有習俗,轉向更為環(huán)保的祭祀方式,這種轉變不僅保留了對先人的深切緬懷,又賦予了傳統(tǒng)節(jié)日新的時代內涵,讓“清明”更顯“清凈”。
融媒體記者: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