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在咸安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咸安區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咸安區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提請區六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4年,財政部門緊扣區委、區政府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的總方針,兜底線,惠民生,保重點,強管理,優績效,防風險,持續強化預算執行,全區財政運行平穩。
(一)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預計)
1.一般公共預算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635,816萬元,為預算的97.7%(預算調整,下同),增長16%(與上年決算比,下同),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396萬元,為預算的97%,增長8%(稅收95,454萬元,為預算的95.4%,下降2.2%;非稅收入71,942萬元,為預算的99.2%,增長25.5%);上級補助收入319,602萬元,下降0.5%;上年結轉收入60,800萬元;調入資金70,517萬元;債務轉貸收入17,501萬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635,816萬元,為預算的97.7%,增長16%,其中: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30,691萬元,為預算的96%,增長24.9%;上解支出48,009萬元,為預算的91%,下降9%;債務還本支出11,757萬元;結轉下年支出45,359萬元。
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2.政府性基金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計261,777萬元,為預算的106%。其中:本級收入44,664萬元,轉移性收入217,113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587萬元,債務轉貸收入214,526萬元)。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總計261,777萬元,為預算的106%。其中:本年支出251,669萬元,主要是新增政府專項債券對應的支出;轉移性支出10,108萬元,主要是專項債券到期還本支出。
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計58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總計58萬元。
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當年收入222,279萬元。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4,02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1,934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79,123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25,02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8,769萬元;工傷保險1,126萬元;失業保險2,278萬元。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當年支出218,499萬元。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4,35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6,394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53,157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23,363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7,954萬元;工傷保險1,316萬元;失業保險1,961萬元。
當年收支結余3,781萬元,年末滾存結余98,647萬元。
(二)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1.政府債券批復下達情況。2024年,省財政廳已批復下達我區新增政府債券232,027萬元,其中:一般債券17,501萬元(再融資4,875萬元,新增12,626萬元)列入一般公共預算,專項債券214,526萬元(再融資22,926萬元,新增191,600萬元)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主要安排用于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城市更新、教育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鄉村振興、公共衛生等重點項目。
2.政府債務余額情況。我區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的政府債務余額為70.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23.33億元,專項債務余額47.57億元。
(三)主要工作??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24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6.74億元,增長8%。其中:稅收收入9.55億元;非稅收入7.19億元。一方面,堅定收入信心不動搖,加大力度強化征管,聚焦重點稅源、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千方百計挖潛增收,保障了收入均衡入庫,增強了財政保障能力。另一方面,積極發揮職能,主動向上爭資,全年爭取的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政府債券資金位居全市前列。
財政支出節用裕民。2024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53.07億元,增長24.9%。始終將“三保”支出擺在財政工作的優先地位,依法依規統籌財力,精準精細調度資金,“三保”支出預計完成30.77億元,占年度支出的58%,其中:保基本民生11.97億元,保工資17.95億元,保運轉0.85億元。根據區委、區政府制定的發展戰略,圍繞實體經濟發展、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重點項目建設等,積極統籌財政資金15億余元,確保各項重大部署、重點項目落實落地。
大財政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強化措施,解放思想,健全以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各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推進、督辦、考核機制。經清理盤點,全區全口徑資產1,109億元,其中有效資產181億元。成立湖北香城資產運營有限公司,總資產規模20億元,盤活5處可利用有效資產,獲信1.6億元,已提款1.09億元。著力構建動力循環機制,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光電子信息產業,發起設立10億元湖北省長江新能源智造基金。通過股權直投2,000萬元引進歐朗機械公司(產投占股51%,歐朗機械占股49%)。探索將鋁基材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園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7,000萬元專項債資產作為股本金占股51%,華勁鋁業合作企業興勁鋁業公司以設備和資金占股49%,共同打造鋁基材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園。
財會大監督格局逐步形成。深化“全員監督”,全年全區組織財政改革、財政財務管理、審計等相關業務培訓20次,通過強化培訓、崗位練兵,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實施“全方位監督”,全年開展財經紀律、公務接待、會計和評估監督、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專項資金、民生資金等檢查19次,強化了各類資金監管。落實“全程監督”,強化財政投資評審,全面加強財政績效評價,對項目資金開展事前和事中監督,全年投資評審項目165個,送審金額16.3億元,審減金額1.63億元,審減率10%;對投資資金共計6.36億元的25個重點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強化結果運用,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財政服務不斷優化。持續推動預算管理一體化,實現全方位、全業務流程的電子化管理,形成安全高效的電子化支付體系。推動全區政府采購領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爭取并部署推進先行區試點創建工作。組織開展全區財政財會改革管理培訓,主動搭建政企溝通交流及政策落實平臺,零距離為企業排憂解難。出臺《咸安區黨政機關公務支出管理正面清單》,對21個相關事項作出細致的規范,明確了開支標準、范圍。印發《關于統一預算單位財務開支報銷審批模板管理的通知》《咸安區預算單位公務開支報銷審批要素和流程》,推動財務規范化管理,促進公職人員遵守財經紀律,為遏制鋪張浪費提供制度保障。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我區財政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包括:增收的基礎還不穩固,剛性支出不斷攀升,財政收支矛盾緩解困難;部分單位績效意識還不強,控支增效尚需深入破題,強化零基預算還需久久為功;財源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培植稅源,發展支柱產業的措施還有待逐步精準高效;政府債務進入還款高峰期,債務風險不容忽視,需要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二、2025年預算草案
(一)2025年預算編制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落實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兜牢“三保”底線,加快大財政體系建設,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循環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財政管理監督,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全面提升財政管理質效。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加快建設“三區兩基地”,全力推動“四個首善”之區建設,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咸安實踐。
(二)收入預算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預算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643,265萬元,增長1.2%。其中: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9,058萬元,增長7%(稅收收入111,808萬元,增長17.1%;非稅收入67,250萬元,下降7%);上級補助收入323,192萬元;上年結轉收入45,359萬元;調入資金82,026萬元;債務轉貸收入13,630萬元(再融資債券)。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643,265萬元,增長1.2%。其中: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1,049萬元,增長5.7%;上解上級支出59,394萬元;債務還本支出22,822萬元。
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2.政府性基金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計65,377萬元,主要是新增政府專項債券不納入年初預算。其中:國有土地出讓收入40,000萬元;城市配套費400萬元;彩票公益金699萬元;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專項收入13,420萬元;轉移性收入10,858萬元(再融資債券)。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總計65,377萬元,主要主要是國有土地出讓金支出35,026萬元;城市配套費安排的支出400萬元;其他支出699萬元;;專項債券付息及發行費13,420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抗疫特別國債)還本支出4,974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0,858萬元。
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總計63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總計63萬元。
收支相抵,預算平衡。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當年收入210,464萬元。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46,816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3,044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59,161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26,74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1,098萬元;工傷保險1,197萬元;失業保險2,403萬元。
當年支出236,522萬元。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80,365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7,747萬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59,161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25,468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0,283萬元;工傷保險1,370萬元;失業保險2,128萬元。
當年收支結余-26,058萬元,年末滾存結余72,589萬元。
三、完成2025年預算目標的主要措施
緊緊圍繞全區發展藍圖,統籌財力,厚植財源,優化支出,兜牢底線,防范風險,促進消費,提振信心,為“四個首善之區”建設奮力擔當作為。
(一)抓財源建設,力促收入蛋糕做大
一是不折不扣完成全年收入目標。科學精準測算收入,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壓實責任,推動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實現全年紅。二是千方百計增加可用財力。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對各預算單位爭資爭項、統籌盤活、挖潛增效等情況納入預算安排、支出管理的全過程進行考核激勵,增強工作積極性。三是不遺余力爭財力。加強學習,吃透政策,悟透精神,及時掌握上級政策信息和政策投向,加強溝通聯系,積極匯報工作,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最高額度、最多數量地向上爭取資金和項目。
(二)抓財政管理,力促財政資金績效提升
緊盯財政管理質效提升,爭取工作主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是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堅持“小錢小氣、大錢大方”,打破基數觀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統籌各類財政資源,區分輕重緩急,編制年度重點保障事項清單,做到“先謀事、再排錢”,聚焦大事要事,讓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政策走,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監督閉環機制。二是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按照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財政管理制度體系,不斷提高預算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在做好預算管理、績效評價、投資評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財政監督、會計管理、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等職能作用,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效益、效能。三是推動大財政體系建設走深走實。以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為切入點,以健全財政、金融、投資統籌聯動機制為手段,以構建新的高質量發展動力循環機制為目標,大力推進國有“三資”清理盤活,形成“有效資產-有效債務-有效投資-新的有效資產”的良性循環。
(三)抓優化支出,力促發展基礎夯實
一是兜牢兜實“三保”底線。“三保”不僅是工作要求,更是政治責任。堅決把“三保”支出放在絕對的優先位置,不斷優化支出結構,把牢支出關口,確保“三保”支出不留硬缺口。二是保障重點支出。自覺地從講政治的高度把準財政方向,把區委、區政府戰略部署作為財政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圍繞實體經濟、城鄉融合、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積極籌措資金,確保重點項目落實落地。三是防范風險隱患。統籌發展與安全,嚴防政府債務風險,確保財政安全可持續。
(四)抓隊伍建設,力促服務效能提升
一是確保政令暢通。區財政牢固樹立強烈的目標意識、責任意識、效率意識,形成意志統一、同頻共振、步調一致的工作格局,確保區委、區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落地。二是堅持事爭一流。對標中央、省委、市委、區委決策部署,保持“拼搶實”作風,對謀定的工作雷厲風行、馬上就辦,對事關全局的事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對重大工作安排壓茬推進、跟蹤問效。三是建設清廉財政。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推動壓力傳導,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打造清廉財政。
各位代表,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做好2025年的各項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區財政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本次大會精神,統籌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當前需求與長遠利益、向內挖潛與向外借力,承壓而上,接續奮斗,用更足的勁頭、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為努力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咸安新篇章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