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區委依法治區辦、區司法局的具體指導下,溫泉街道嚴格落實《法治湖北建設規劃(2021—2025年)》《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湖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深入學習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政策方針及習近平法治思想情況
(一)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把學習貫徹黨的全面依法治國政策方針和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將學習憲法等法律法規作為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徑,切實做到學業務與學法律相結合,把業務知識與黨風廉政知識、法紀法規知識相結合,領導干部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
(二)抓牢抓實普法宣傳。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結合民法典宣傳月、“12?4”憲法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在轄區人流密集的商圈、公園等公共場所開展法治宣傳主題活動。一年來,各村(社區)累計開展普法活動200余場次,自編自導自演普法視頻30余部,懸掛宣傳橫幅標語及LED顯示屏播放宣傳標語5000余條、發放宣傳手冊20000余份,覆蓋達80000余人次,法律宣傳的覆蓋率和知曉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扎實推進村社法律顧問工作。完善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建成15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聘請專職法律顧問參與社區法治建設,探索構建“村(社區)+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法律援助站”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全覆蓋。今年,組織開展“法律進村(社區)”“法律進小區”等活動28場次,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368人次,參與調解糾紛48件。
二、2024年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全面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成立了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辦事處主任、副書記為常務副組長,其他黨工委成員為副組長,五辦三中心及村(社區)負責人為成員的法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明確工作任務,形成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年來,黨工委書記主持召開法治建設工作專題會議2次,在街道黨工委會議安排部署法治建設工作13次,及時研究解決法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加強學習宣傳,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建立健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和領導干部集體學法制度,將憲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內容列為學習重點。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工委會議學習等開展集中學法20余次,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干部周例會等,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法律法規30余場次,將“學習強國APP”“湖北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臺”作為全體干部自學的重要載體,考試參考率、通過率均達到100%,切實提高了干部的法律素養和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
(三)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認真貫徹落實“四重一大”集體決策、“末位表態”制度。充分發揮區政府門戶網站、微信群、公示欄等重要公開載體的作用,對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嚴格實行“四議兩公開”,及時主動公開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報告、黨務政務信息、惠民政策等信息,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提升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
(四)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執法公正廉潔。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自覺接受黨內監督檢查。不斷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今年未制定規范性文件。
三、2024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扎實開展信訪維穩工作。深入推進信訪法治化,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解化解機制,聚焦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行動,抓好矛盾預防和源頭治理,將初信初訪化解在初始狀態,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來,各級綜治中心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297起、成功化解1247起,化解率96%。智慧平臺受理172件,已辦結172件,辦結率100%。
(二)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完整社區建設加快推進,南昌路社區、金葉社區、岔路口社區、白茶社區4個省級完整社區建設試點順利通過驗收;依托咸寧大道東片區改造項目完成賀勝路、三江路、溫泉路、茶花路、玉泉街、幸福巷等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主城區防洪壓力得到有效緩解;累計完成天然氣戶外管道改造提檔62處,惠及小區80余個,讓更多的居民用上“安全氣”;39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部進場,居民自發配合拆除歷史建筑物65處2000余平方米,拆除圍墻450余米;積極開展既有住宅電梯加裝工作,已加裝電梯20部,正在施工19部,另有10部已辦理申報手續。
(三)縱深推進人居環境提升。深入實施拆墻透綠暢聯工作,擴充小區公共空間,打通交通微循環,實現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累計拆除19處、1668米圍墻,將工商小區等21個小區合并成四合院等10個新小區,新增停車位260余個、新建小區健身廣場3個。堅持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牽引,持續補強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等短板。籌措資金300余萬元對大楚城、中亨尊品、時代華庭等7個小區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修復背街小巷6條,建成街頭小游園3處,維修更換路燈1000余盞,城鄉面貌持續煥新。
(四)全面統籌“兩違”管控。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動執法人員政策法規學習常態化。在依法依規執法的同時,不斷轉變執法理念、改進執法方式、增強執法素養,杜絕“為罰而罰”。一年來,狠抓“拆除歷史構建物和主干道違法建設”重點領域,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協調相關部門共聯合執法85次,拆除違法建設60處、拆除面積約8000平方米,整治清理菜園5.68畝,整治臟亂差地塊15處、面積約17,000平方米,抓捕流浪狗194只,復綠59畝、種樹2500余株。
(五)穩步優化營商環境。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持續為企業送政策、解難題。深入開展“走幫服”工作,協助新泉印務和豐源高科2家規上企業申報企業技改,總投資超2000萬元,配合30余家企業入駐科技供應鏈、科技中小企業等平臺;做優做實“三下沉”,全面推廣“綜窗改革”先進經驗,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開展服務事項培訓50余場,組織社區工作人員跟班學習30余人次,網辦、廳辦量達2萬余件,“香城代辦服務隊”深入小區開展“幫辦、教辦、代辦”服務3000余次;用好“12345”市民熱線平臺,及時化解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累計受理各類投訴2600余件,按時辦結率達100%,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六)嚴格落實合同審查制度。制定《溫泉街道推廣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合議共管”工作法實施方案》,實施農村“三資”預審制度,建立“會簽”機制,村級資產的出租、置換需經過街道分管領導審查、法律顧問審核、街道辦事處審定,確保合同科學嚴謹、合規合法。今年來,街道工作專班、法律顧問對村組集體經濟合同內容及履行情況進行核實與審查,累計收集整理村(社區)級及組級集體經濟資源、資產合同193個(村級48個、組級145個),累計清理問題合同數13份,其中,補簽協議2個、重簽合同4個、作廢合同5個、走司法程序1個、催繳整改中1個,追繳、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3.14萬元,合同類糾紛同比下降15%。
四、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雖然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離徹底打通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還存在一定距離:一是城市管理難度大,城區老舊小區多、人員復雜,市容市貌管控缺乏長效機制;二是執法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和矛盾的能力有所欠缺,執法水平偏弱。
2025年,溫泉街道將繼續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切實推動解決法治建設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各類措施,提高法治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持續加大城區違建巡查整治力度,建立完善“常態化管理+集中整治”的工作機制,以“凈化、美化、文化”樓道為目標,持續開展“樓道革命”“萬人潔城”,大力整治不文明行為,加大不文明行為的曝光懲處力度。
二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堅決落實黨工委學法常態化,定期組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參加法律知識培訓,有針對性地解決法治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努力提高領導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
三是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結合重要時間節點與工作實際,大力開展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宣傳工作,以LED顯示屏、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廣泛宣傳法治政府建設先進經驗、典型做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法治政府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