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咸安區委、區政府團結全區上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全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一、綜合
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初步核算,202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8.28億元(含市直),按2020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07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84.41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247.79億元,增長4.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63:38.56:51.81。從構成來看,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023年的9.36:38.47:52.18調整為2024年的9.63:38.56:51.81,呈現“一二升三產降”。
二、農業
農業生產保持平穩。2024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7.71億元,同比增長2.6%。種植業略有增長。全年糧食總產22.97萬噸,同比增長0.1%;油料總產43045.18噸,同比增長0.1%;蔬菜與食用菌總產33.15萬噸,增長2.0%。畜牧業生產有增有減。全年生豬出欄47.42萬頭,同比減少3.4%;家禽出籠2220.23萬只,同比減少4.2%;禽蛋產量1.86萬噸,同比增長14.8%。漁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57838.6噸,同比增長4.5%。農業生產條件普遍改善。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9.82萬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純)21287.23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66.34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2024年全區166家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02.74億元,同比增長8.4%,增加值增長9.9%。四大傳統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5.63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機電制造完成41.09億元,增長18.4%;苧麻紡織完成27.8億元,增長20.0%;現代森工完成14.99億元,增長0.6%;橡膠化工完成11.75億元,下降13.8%。三大新興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23億元,同比下降4.3%.其中:汽車制造完成19.58億元,下降3.2%;生物醫藥完成12.35億元,增長1.4%;電子信息完成2.3億元,下降31.6%。工業產銷率有所下降。全區規模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191.63億元,同比增長6.54%;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4.5%,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全區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3.06億元,同比增長6.1%;實現利潤12.23億元,同比增長58.09%;利稅總額17.05億元,增長46.73%。總資產貢獻率10.28%,同比上升3.1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4.45%,同比上升0.14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02.12%,同比下降12.0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12.18%,同比上升0.28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7.37%,同比上升2.57個百分點。
建筑業全年實現增加值39.79億元,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2.9%。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擴大。2024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0.4%,第二產業投資同比下降9.0%,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5%。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9%,工業投資同比下降9.0%,民間投資同比下降20.5%。本年施工項目26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98個。商品房銷售面積20.5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9%;商品房銷售額100686萬元,同比下降62.6%。
招商引資優化明顯。2024年全區新簽約項目45個,協議投資額279.02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9個,總投資132.12億元;億元以上項目41個,協議投資額277.82億元。
?五、交通、郵電和通信業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強勁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完成增加值28.95億元,按2020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1318.16萬人,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周轉量31060.67萬人公里。
郵政電信業務扎實推進。全年完成業務總量29669.86萬元,同比增長43.9%。全區報紙發行量981.04萬份,雜志發行量24.14萬份。固定電話戶數49632戶,移動電話戶數604920戶,多媒體戶數280838戶。
六、國內貿易和物價
社會消費品市場穩步復蘇。2024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分行業看,限上批發業銷售額200.45億元,增長4.3%;限上零售業銷售額46.84億元,下降2.7%;限上住宿業營業額1.84億元,增長4.4%;限上餐飲業營業額3.30億元,下降1.6%。年末限額以上批零住宿餐飲單位共236家(其中限上法人157家,限上大個體79家),實現零售額64.87億元,同比下降2.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8.8%。
居民消費價格緩增慢漲。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2%,比上年上漲0.2個百分點。八大類“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煙酒、衣著、居住、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分別上升0.1、1.3、0.6、2.0、0.1、3.3個百分點,生活用品及、
服務、交通和通信分別下降0.3、2.6個百分點。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1.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指數為97.5%。
七、財政和金融
財稅收入持續改善。全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230521萬元,同比增長6.9%。其中稅務部門完成175946萬元,同比增長8.3%,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6.3%,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財政部門完成54575萬元,同比增長2.5%。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7554萬元,同比增長8.2%,其中稅收收入95586萬元,同比下降2.1%,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7.0%。財政支出達到751355萬元,同比下降27.1%,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81505萬元,同比增長36.9%;政府性基金支出138333萬元,同比增長5.8%;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1517萬元,同比下降11.3%。
金融事業穩健增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898.00億元,比年初增加92.31億元,同比增長11.5%。年末本外幣貸款余額748.16億元,比年初增加68.73億元,同比增長10.1%。
八、科技、教育和衛生
科技創新爭先創優。拼搏趕超屢摘桂冠。全年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28家,共計培育90家,新增量和總量均為全市第一;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家,共計培育55家,新增量和總量均為全市第一;新增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7家,共計培育8家,新增量全市第一,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業7家,新增量全市第一。創新驅動卓有成效。咸安區機電制造產業集群獲評2024年度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咸安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先后入選2024年湖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和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咸安區因科技創新表現優秀,連續三年榮獲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被評為全省科技創新先進單位。2024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2.6%。2024年共建設5G基站站點168個,其中移動49個、電信104個、聯通15個。
教育事業發展穩扎穩打。2024年全區學校總數78所,其中普通中學37所,小學40所,特殊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達111153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9883人,小學在校學生61079人,特殊學校在校學生19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為98.6%。
衛生醫療保健事業健康發展。2024年末全區醫療衛生機構340家(含市直、民營),衛生機構床位數7041張;衛生工作人員8455人,衛生技術人員711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27人,注冊護士3339人,衛生防疫人員175人。鄉村衛生健康服務一體化管理全面推開。全區129個村衛生室全部達到“五室一房兩間”建設標準化,實現“一室一名大學生村醫”全覆蓋。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大幕鄉衛生院被核定為大幕鄉中心衛生院,區婦幼保健院被確定為二甲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心血管內科通過二級醫院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評審,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心血管內科、急診醫學科,區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通過二級醫院市級臨床重點專科評審。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區中醫醫院成立了“楊偉名中醫工作室”,13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國醫堂全覆蓋,17家村衛生室完成中醫閣建設。雙溪中心衛生院榮獲湖北省“中醫藥服務示范鄉鎮衛生院”“示范國醫堂”稱號。浮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溫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示范國醫堂”稱號。全區2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129個村衛生室中醫非藥物療法應用覆蓋率達100%和80%。
九、文化和旅游
文旅事業提質增效。全年旅游接待人數542萬人次,旅游經濟收入36.26億元。文旅活動精彩紛呈。先后開展際華園“瑞雪國潮 雪狂歡”計劃、梓山湖不夜城、蘿卜公社嘉年華、賀勝雞湯文化嘉年華、2024年咸安區櫻花文化旅游活動、2024年咸安區向陽花海文化旅游活動、武漢——咸安旅游直通車首發儀式暨2024年咸安區文化和旅游推介會、“天香云外飄 醉美是咸寧”桂花文化旅游主題展演等各類文旅活動,編制和發布“櫻花紅陌上,賞花品民俗”“醉情黃花田、迷夢向陽湖”“尋夢油菜花海,情歸人文鄉”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咸寧賀勝雞湯——蘿卜公社入選文旅部“人間有味 自在鄉村”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組織參加世界大健康博覽會、2024年中國(上海)國際旅游交易會、第五屆荊楚文化旅游博覽會。推動民宿產業集群式發展。全面梳理鄉村自然生態、田園景觀、特色小鎮、閑置農房等資源,創新推動田園變公園、資源變資產、鄉村變景區、農房變客房,重點打造了山里民宿、智住民宿、江南里民宿、鷺棲客棧、山水別院、際華園民宿、嚴天申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已形成“山里”“江南里”“梓有集”等民宿品牌。引進大樂之野、未遲、安之若素等國內民宿一線品牌運營公司,打造“集聚片區引領,品牌民宿驅動,多元業態融合”的發展格局。????
十、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換顏增色。開展“退池還湖”行動,王家寨湖和章家湖共計退池還湖1792畝,整治后章家湖水面面積恢復至0.41km2,王家寨湖水面面積恢復至1.65km2,生態水位滿足程度達到90%。開展涉湖遙感圖斑排查,完成35個湖泊衛星圖斑現場核實、處置工作,完成章家湖省級綜合治理試點建設工作。整治入河(湖)排污口24個(斧頭湖13個、西涼湖11個),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整治任務。全區地表水考核點位共15.5個,2024年國控、省控、市控斷面均達到地表水考核標準,達標率100%。11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1個市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斧頭湖咸安湖心水質達到Ⅲ類。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5311畝,申報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鄉村3個。濕地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鳥類品種由169種增加到189種。扎實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和養殖污染治理專項行動,2024年全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2%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空氣優良率為88.3?%,PM2.5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
十一、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
社會保障拓面提效。全區“養老、工傷、失業”三險累計參保403273人,參保面進一步擴大。其中職工養老保險累計參保94655人,居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240510人,工傷保險參保37938人,失業保險參保30170人。全區享受養老保險待遇93984人,發放養老保險待遇12.8808億元,其中:享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待遇7439人,發放待遇4.7850億元;享受企業養老待遇24870人,發放待遇6.6110億元;享受城鄉居民養老待遇61675人,發放養老待遇1.4848億元。享受工傷保險待遇597人,待遇支出1103萬元。領取失業保險金1156人次,發放失業金897萬元。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63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7%,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27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66人,新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1414人,脫貧勞動力外出就業20071人。
社會福利保障標準逐步提升。城市低保從720元調增到783元;農村低保從649元調增到724元;分散城市特困從1440元調增到1566元;分散農村特困從1147元調增到1219元;集中供養全失能特困對象從2740元調增到2980元;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養育標準從1440元調增到1566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區總人口628276人,比年初減少4144人。全年出生人口4287人,出生率為6.80‰;死亡人口6434人,死亡率為10.2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3(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居民生活持續改善。2024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78元,比上年增加2128元,增長4.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4元,比上年增加1351元,增長5.7%。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